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开局直播毒鸡汤,差点笑死观众> 第296章 我只是个俗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6章 我只是个俗人(1 / 2)

 听着三个人连唱了一首歌,节目亿万观众都懵了。

啊这....是什么情况。

歌词吗?

怎么没听过?不会是刚才现场写的吧!?

就为了回答这个问题?

不过这么离谱的事情,出现在王世风身上,似乎也不算很离谱啊,不知为何,观众们感觉看完这段节目,自己的思维都活跃了起来呢。

你们跑这儿来宣传新歌来了?

有没有搞清楚情况,我是要让你身败名裂来的!

隐藏在阴暗角落的郑秋感觉自己心脏病要犯了,从罗思尧陷入劣势开始,他就隐隐感觉到不安了。

现在看着王世风竟然还有心思耍宝宣传,越发让他气愤。

而突然被搅乱学术研讨气氛的罗思尧更是怒发冲冠,深吸一口气,起身怒视王世风沉声道

“你看名著就看这些东西?看《水浒》研究酒肉,看《红楼》研究月经,看《西游》研究龟寿?那看《三国》又准备研究什么?你这么歪曲名著,你不怕愧对祖宗?”

突如其来的灵魂质问,道德指责让所有人的笑容都僵在了脸上。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的存在,就是破坏气氛。

瞬间,原本欢快的现场气氛,变得僵硬勄感起来,连带着屏幕后的观众,都有些不适了。

一方面是罗思尧的话有些道理,确实这些严肃古典文学,不应该拿出来这么恶搞。

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们又觉得,这件事情似乎也没有必要这么严肃吧,难道看书,就非得从严肃刻板的学术角度去切入了解?

王世风这种有些奇奇怪怪的关注点,也没什么可诟病的吧。

而作为被指责的当事人,王世风脸上却始终保持着浅笑,他平静的看着罗思尧,像是在看一个傻子

“罗教授,您是真的喜欢传统经典文学?还是觉得这种经典文学更能够凸显您的品味与价值?”

王世风问出了一个堪称尖锐的问题,甚至有些人参公鸡嫌疑。

罗思尧气血上涌,瞳孔猛缩“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王世风的嘴角弧度缓缓上扬“在你说四大名著之前,就应该了解,其实没什么什么所谓的四大名著,

只不过是上个世纪这四本书的销量最高,文学性不低被一些人冠名的虚衔而已,没有任何一个官方组织认定过四大名著的概念,这只是人云亦云的说法而已。”

四大名著的概念...是虚假的?

仿佛一个重磅炸弹,在节目当中炸响,牵连着过亿。

他们期待过王世风的反击,但是没想到,这个反击竟然还能波及到他们这群围观群众。

原来自己从小到大了解的名著常识...竟然是虚假的民间传闻?

罗思尧更是身子颤抖,他也没想到,王世风竟然敢把这种颠覆常识的知识点给曝光出来。

作为文学从业者,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四大名著就是约定俗成的叫法,尽管这四本书确实有一定文学价值,但是远远没有传闻中那么高大上。

但是因为传播度高,而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知名度,所有想要靠着文学吃饭的人,不得不默认这个观点,方便蹭流量。

多少人靠着四大名著吃上了饭?

享受到这样的流量红利,自然就为尊者讳了,尽量不提及背后的真正渊源。

但是王世风如今在收视率这么高的平台,把这层窗户纸给捅破了,属实惊到了罗思尧。

这小子是不是疯了?

这可不是砸自己饭碗那么简单了,这是要枪挑一条龙啊。

这么勇的吗?!

“用四大名著指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在目前看来已经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文学常识了。

但是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常识从建立到流传,至今不过数十年而已,其实古人有把若干个人或若干部作品放在一起,冠上一个总称的习惯。

这是咱们华夏文人的特点,尤其喜欢用数字构建一些概念,特别是在明清小说里,大家可以想一下,《三国》里十常侍,五虎上将,五子良将,

《西游》里二十八星宿《水浒》里面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类,《红楼》里金陵十二钗之类等等统称?第一次听起来是不是觉得很高大上,而且朗朗上口?”

王世风将目光转向镜头,缓缓说道。

还未从被颠覆认知中回过神的观众们下意识的表示认同。

确实,小时候第一次听说五虎将的时候,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反正就觉得牛批,包括听《隋唐演义》时,根本不知道人物关系,但是十三太保这个称呼,记忆犹新。

好像所有古典传统书籍里,都有这类数字+称呼的格式。

而且好像亚文化圈中的东瀛也是如此,什么四皇,七武海,十三番队之类的。

“这个习惯其实是来自于道家,《道德经》中道生一,这个格式一直影响了华夏体裁和文体习惯几千年时间,这种格式的特点,就是让你乍一听,觉得很高大上,仿佛拥有这个称呼,就是这个类别的翘楚,但是实际上,这只是一种错觉,

比如五虎将,你乍一听会觉得,可能整个三国就这五个人武力值最高,其余都是臭鱼烂虾,但是等你了解《三国志》后发现,魏国有五子良将,吴国十二虎臣,所以这种格式是极具迷惑性的。

但也仅限于迷惑性而已,如果变成数字+量词+称呼,就会画风突变,比如五个虎将,二十八只星宿,是不是觉得就没那么高大上了?”

王世风举了个简单的例子。

瞬间再次炸裂了观众们的三观。

神特么五个虎将!

瞬间五虎将的高大形象变成了五个猛猛冲的憨憨形象。

王老师这是要杀人诛心啊!

还我童年!

不过同时观众似乎也意识到了问题,或许大家确实长久以来都被这种貌似高大上的称呼给蒙蔽了真实情况。

“四大名著的出现也和这些迷惑性称呼一样,但这个称呼的前身是明朝时,一个就叫做王世贞的文学家,将《史记》《庄子》《水浒传》《西厢记》列为所谓‘宇宙四大奇书’,

然后冯梦龙又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称为‘四大奇书’。

到了清朝,金圣叹评‘天下六大才子’书包括《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

而近代某位大师以《水浒》《西游》《儒林外史》《红楼梦》四部称之为‘一流小说’,但是随着上世纪末印刷业的兴盛,以全国出版社的销量正式确定了‘四大名著’的说法。

但是我要给大家科普一下,王世贞,冯梦龙,金圣叹和某位大师,这些人除了是文学家之外,还有个主要的身份,就是文学批判家。

什么叫做文学批判家?就和最近在网上批判我的电影《忠犬八筒》的那些人一样,是靠着评价别人作品,来获取流量和书商支持的人。ъiqugetv.net

通俗点儿来说,他们是靠着批判别人作品来赚钱过活的,当然,这些人肯定要有些真材实料,才具有权威性获得更多的流量以及消费者的认可。

但是他们都绕不过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书商,众所周知,什么事情粘上商人,就变得不那么纯粹了。”

王世风面带微笑,语气平缓的像是在上课。

但是字里行间除了给电影打了个广告以外,似乎还阴阳怪气的讽刺了某些人。

属于借古讽今,紧跟时事了。

至少是上网冲浪的观众,基本上都瞬间秒懂。

也似乎知道,王世风要说些什么问题。

“当然,我也不可以凭空无人清白,我只是说这个利害关系而已。”王世风又笑着澄清了一句。

听到这话,所有观众更加想入非非了。

罗思尧则面如黑炭,恨不得掐死王世风。

你这是澄清吗,你就差指着鼻子骂我收黑钱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几位大名鼎鼎的文学批判家,都为华夏的通俗白话文化作出不朽的贡献,尤其是金圣叹和冯梦龙,这两位在通俗文学上的贡献,是需要我们所有后人牢记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