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章 训猴(1 / 2)

 宝钞提举司。</p>

洪武八年,朱元璋亲设……</p>

正副两名提举,名义上,只是八品官。</p>

然而,位卑权重!</p>

旗下有两局、两库。</p>

分别是:钞纸局(发行),印钞局(印钞)。</p>

宝钞库(存储),行用库(兑换)。</p>

隶属中书省门下。</p>

但很快,洪武十三年,随着中书省被裁撤之后,宝钞提举司就会归于户部管辖。</p>

然而尽管如此,这座洪武八年,朱元璋仿照前朝而设立的机构。</p>

却给予了最为宏大的设想——印发大明宝钞!</p>

在朱元璋看来,其就是大明的印钞机器。</p>

因为新设不久,其职能直属中书省,是当下朱元璋最为看重的“经济部门”之一。</p>

在苏闲的理解里,如果大明宝钞运行的好,并且朝廷为此可以承担一系列的信誉,未来或许真的会成为朝廷,最重要的经济支柱。</p>

但可惜。</p>

朱元璋总结的一点就是:没钱就印。</p>

这也就造成,大明宝钞从出现之始,就先天有缺,最后更是彻底崩盘。</p>

当然。</p>

苏闲之所以这么破口大骂。</p>

倒还不是因为宝钞提举司,毕竟父亲就算真的进去,因为其才开设两年,崩盘也崩盘不到父亲的头上。</p>

但是。</p>

宝钞提举司,隶属于中书省。</p>

中书省,这可是胡惟庸案的爆发中心!</p>

如果说空印案,受到波及的,只是户部官员,以及地方的府、州、县等掌印主官。</p>

那么相比起胡惟庸案来,空印案不论是规模还是涉及的官员,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p>

胡惟庸案。</p>

是朱元璋在整个帝王史上,乃至在整个皇朝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甚至最为震撼史书的一笔。</p>

从春秋时期,就一直延续下来的,官场宰相制度。</p>

就这么被这位皇帝,一拍脑袋就给裁撤了……</p>

并且因此案而死的,包括王公贵族,开国勋贵,那真是死的如割草,让人心颤。</p>

苏闲想要仰天长叹。</p>

才出狼窝,难道又进了虎穴?</p>

不过!</p>

唯一值得慰藉的是……新的词条!</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