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8章 乡里(2 / 2)

徐晃家属于河东郡,杨县,南乡,大槐里。郡、县、乡、里,便是本朝的行政组织体系。</p>

十里一乡,十乡一县。</p>

县下一般有左乡、右乡、东乡、西乡、南乡、北乡等,大县下的乡有的十几个,甚至接近二十,有的则不到十个。</p>

乡下设里。这个“里”不是长度单位,而是“里巷”的里,“下里巴人”的里。里也有东西南北之设,或者以姓命名,或者以佳字命名。</p>

比如“神君”荀淑住的里叫“西豪里”,因为其有子八人,“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颖阴令苑康认为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今荀淑亦有八子,遂改其里为“高阳里”。</p>

亭并不在这套行政体系之内。亭属于治安体系,不主民事,“十里一亭”的里指的是长度单位。一些特殊位置也设置亭,比如“西门亭”、“市亭”等。</p>

也就是说乡官里正的职责是:“掌教化、主赋役、管诉讼、理百姓”。</p>

亭长的职责是:候敌人、捕盗贼、掌治安。所以亭经常跟“亭燧”、“亭障”放在一起。亭一般设于要道之旁。</p>

“主求捕盗贼”的亭长和“掌徼循,禁司奸盗”的乡游徼,并无隶属关系,他们都属于县尉、邮亭掾体系。亭长有亭舍作为办公场所,乡游徼虽带着乡字,其实办公地点是在县中,只是常到乡里巡缴而已。</p>

总而言之,设乡、里是根据人口多寡,设亭则是根据空间距离及道路疏密程度。</p>

从光和元年(公元178年)的一张“曹仲成买地铅券”便看清楚区分乡里与亭之间的关系:“光和元年十二月丙午朔十五日,平阴都乡市南里曹仲成,从同县男子陈胡奴买长谷亭部马领佰北冢田六亩,亩千五百,并直九千,钱即日毕。……时旁人贾、刘皆知券约,他如天帝律令。”</p>

曹仲成所属为:平阴县(区域概念),都乡(即县城所属的乡,区域概念,空间范围比县城大),市南里。上述信息就界定了曹仲成的户籍归属。</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