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大秦海归> 第三十四章 赵泗这小子是今年最大的好消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四章 赵泗这小子是今年最大的好消息!(2 / 2)

王离信以为真的点了点头,赵泗对王离展开了数学辅导。</p>

而另一边……</p>

驰道之上,始皇帝驾撵之中。</p>

蒙毅将来自咸阳由王贲发出的急奏呈上。</p>

“将卤盐制成青盐?成本和煮盐法相仿?还有可能降低?”虽然心中讶异,但始皇帝仍不动声色的看完整份急奏。</p>

因为晒盐法还没有实验成功,故而这次上面的急报汇报的是赵泗煮盐之事。</p>

通过种种手段,将卤盐,制成上等的青盐。</p>

其中耗费的无非也就是人力和柴薪。</p>

“盐多出于齐地,除却成本,沿途运输亦是成本高昂,关中各地,除了采买齐盐,只能开采井盐盐矿,却仍不能自给自足。若有此法,天下盐价都能下来许多!”蒙毅开口说道。</p>

内陆地区的盐矿大多质量良萎不齐,除了上等的青盐,质量比不上齐地的海盐。</p>

齐地打从春秋战国乃至于更久远的时期,就已经是天底下最大的产盐地,天下盐半出齐不是一句空话。</p>

始皇帝一统天下以后,虽然并未实行盐铁专政,但是也第一时间把控了大量齐地盐产地扩大生产。</p>

甚至特意多修了一段驰道至盐产地,以降低运输成本。</p>

但也仅限于此了,煮盐本就成本很高,再加上发送天下的运输成本,导致盐价一直居高不下。</p>

盐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了!</p>

赵泗制盐之术,一方面可以缓解天下盐半出齐的现状,按照此法,各地之盐矿皆可使用,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可以节省大量钱财。</p>

最关键的是,大秦也可以大幅度缓解盐不够吃的困境。</p>

事实上,哪怕齐地是产盐大地。</p>

但是使用煮盐法这种较为原始的手段下,产量也一直不算太高,供应齐地绰绰有余,供应天下却也是力不从心。</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