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霸王!> 第4章建康繁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建康繁华(2 / 2)

顾雍拱手,说道:“将军明鉴,的确是邵县君。邵县君此前便担任历阳令,治内有流落难民、避难士人数万户。如今淮南为将军所有,邵县君治历阳已数年,自然要予以升迁。”

“长史以为,以邵县君资历,治一郡则稍显不足,治一县,则不足赏其功。能使其得升迁者,只有两县,或为建康令,或为吴县令。”

很显然,以邵卓的才能不适合担任吴县县令。

吴县虽然是东南最繁华的城邑,但吴县地处太湖平原之上,平原广阔,沃野千里,又是鱼米之乡,桑梓之园,星罗棋布。

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农桑大县,需要一位传统的农业大臣,去担任县令,发展农桑,产出谷粮。

倒是建康城,周围一片荒野,钟山脚下、玄武湖旁都还是大量的荒地,遍布野草荒山,这个形势下,建康城的发展显然不能以农田为主,需要倚靠工商,方能支撑起建康城内近二十万人的生计。

孙策赞叹道:“长史果然是有经国之才,可使能吏各展所长。邵卓有工商奇才,的确是适合担任建康令,以便市肆。”

就是他这个风格也太明显了一点,走到哪都不忘记发展女闾。

顾雍倒是不在意女闾,这或许还将是建康城的一大特色,吸引各地的豪强、世族,前来建康游历,观赏风物。

要知道,在当下,平民百姓并不缺妇人,只要勤勉耕殖,必能成家立业。

只有那些士人、豪强,有新鲜感,到建康城下寻花问柳。

管仲以女闾丰齐国府库,成文王霸业。

建康也将因此成为江东霸业的重要支撑。江东的治所就在建康,绝大部分时间,一个王朝能够征收赋税的核心就在他的京畿之所在。

建康城繁华富庶,哪怕是胭脂水粉、青楼勾栏也将提供源源不断的赋税。

秦淮水上的青楼画舫,商人、世族的一掷千金,就再非达官显贵们的醉生梦死,也将直接成为国家赋税的中流砥柱之一。

当然,青楼女闾这种东西,虽然是一时特色,但跟国家工商业相比,那还是相差甚远,不足为道。

能够支撑起这繁华江南、胭脂水粉的一定是富庶且发达的工商业,没有充足的钱粮器物,再美的绝世佳人,也不过是瘦骨嶙峋的红粉骷髅罢了。

顾雍手指正在兴建的市肆两岸,对孙策说道:“我刚入建康,置办衣食所需之时,便听夫人言,这邵县君在建康大开市肆,不算城内,仅这秦淮沿线,就有大市八十,小市三十余。”

“更有白瓷、澄锦,就地生产,工坊连绵数里,烟囱罗列上百。城内人家,直接到工坊附近购买,价格比市面便宜不止三成。”

赵云惊诧的问道:“大小市肆罗列百余?那需要多少粮仓才能供应这些贩夫走卒?”

毕竟算一算便可知,这么多市肆怕是从事工商之人就不下三五万,若人耗粮十石一年,则仅这市肆耗粮便有五十多万石。

每年怕是要往建康转运粮草不下三五百万石。

顾雍指向远方正在修建的邸阁,说道:“子龙可看彼处,乃是建康秦淮仓,建成之日将周回二十余里,储粮六百万石。如此方可保建康供应无忧,保丹阳粮价平稳。城北还有一处含嘉仓,规模尤在秦淮仓之上,主要是水运,从吴郡运来的粮仓。可储粮上千万石,以防吴郡丰年,谷贱伤农。”

上千万石粮食!

这要是指着牛马一趟趟的拉运,需要锱车四十万辆次的往返。

江东的驮马跑坏十几副马蹄铁也拉不完。

但要是走水运的话,一艘船载粮一千五百石,千艘漕船往来六七次就拉完了。

建都建康,是真的凸显出江南之利。既有发达便利的水路运输,又有鱼米之乡丰厚到极致的产出。

当今天下诸侯中,恐怕只有孙策、曹操能够筹措到上千万石的粮草。

袁绍在冀州有这么多粮,但未必都集中在邺城附近,运输要相对困难许多。不像曹操,屯田就在治所附近。

而顾雍继续手指东岸,说道:“在城东则有草场二十余所。每逢冬月,诸乡纳刍秆草者,牛车填塞道路,车尾相衔,数量如有千万。场内堆积如山,以供所需。”

顾雍还是习惯说纳这个词。

但其实江东没有向百姓收刍税、牛革税一类的苛捐杂税。

孙策当初跟百姓所言,尽去苛捐杂税,是真的做到了实际。

百姓十月缴纳赋税,一般都是到城邑中缴纳的田税,即江东通宝。

当然,至今还是有许多人家,家中没有通宝。

所以逢冬月,纳税之际,百姓就肩两石布袋,往城中常平仓或者市肆贩粮,肩挑担扛者不绝于路。

而纳刍秆也是百姓最重要的收入之一,官府掌握铸币税,所以府库充裕,会在草场里面以通宝市买刍秆。

于是百姓便以车载刍数十束,卖往草场,以添家用。每逢此际,则牛车、推车络绎不绝,草场内刍秆堆积如山。

如今江南渐平,路无虎豹豺狼,建康附近几个县的百姓都添了车,一路赶到建康售卖一些物品。

建康城虽然犹在建设当中,但这个市肆规模,工商繁华,皆已然成为东南之最。

但只有一座城市发达,显然是支撑不起来整个江南的,尤其是驿站建设,必须保证沿路各县都仓廪丰积才能最终建成。

孙策看了一会儿,对顾雍说道:“顾府君,我等沿秦淮水再向下看一看各县情况如何。”

顾雍立即拱手,说道:“敢不从命?”

随后顾雍说道:“自建康南下,最近的就是秣陵,建康本从属秣陵,两地一衣带水。秣陵百姓有粮、有刍皆市往建康,观秣陵府库,便可略窥江东各县府库一二。”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霸王!更新,第4章建康繁华免费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