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霸王!> 第八十七章计划意外的提前成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七章计划意外的提前成功(2 / 2)

孙策这才回想起来,应该是自己记错了,甘宁是巴郡人,按三护法,他不得在家乡为官,只得在其他郡国担任郡丞。

蜀郡也就是成都所在,盛产蜀锦,难怪他的侍从皆披服锦绣,走到哪里,哪里光彩斐然。

甘兴霸跟蒋钦还不一样,这是个文士出身的人才,也难怪他能把军务打理的井井有条。

孙策说道:“孤正欲与卿谈及锦帆之事。卿在数郡为郡丞,又当太平之世,应知蜀锦价比黄金。蜀锦都倚靠何人,卖往了何处?”

这是孙策最关注的事情。江东也有澄锦,这是江东最重要的战略财富之一了。

可是按目前的情况来看,澄锦并没有展现出孙策预期的强大效果。没有源源不断的从天下四方,收割回来海量的财富。

这固然有天下大乱,道路断绝的原因,但孙策以为更多的还应是未得其法之故,使澄锦一直未扬出名声,难以畅销四方。

甘宁也是愣了一下,完全没想到吴侯会暂时压下军务,跟自己谈以往的少年跋扈之事。

不过他很快便收回思绪,说道:“蜀锦的确是显赫一时,自蜀通中原而织事西渐,蜀锦遂兴,勃于天下。以我在蜀郡所见,蜀锦畅销一时,主要原因反而不在其价比黄金,而在其司空见惯。故天下人见锦,便以为是蜀锦。”

“然春秋末时蜀未通中国,郑、卫、齐、鲁无不产锦。使锦绫专为蜀有者,即在于蜀锦普及。”

甘宁的这个说法,可谓是让孙策惊讶不已,甚至可以说是几乎颠覆了孙策的认知。

他一直以为锦之所以名贵而畅销,就是因为其价比黄金,所以极受世家大族、公卿豪强青睐。

但蜀锦成功,居然是因为普及?

孙策拧着眉头问道:“卿言何解?”

甘宁说道:“自我入丹阳以来所见,丹阳地多荒蛮,山多深林,如此形势,必然丝织不兴。”

“而蜀郡境内桑梓之园星罗棋布;城内巷陌之间,遍布机杼之声。成都又号锦官城,汉室于成都一城邑治内,便聚织工七万六千余人,一年产锦数十万匹。”

“刘焉治下,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将军以为江东织工能与蜀锦相比否?”

孙策瞬间深吸了一口气,有种受时代震撼的感觉。

他一直以为,自己在吴县织造署组建的近三万女工,就算是工业生产力对时代的碾压了。

却不想,在成都,居然有锦官七万六千余人!

难怪成都被称为锦官城。

当今天下,一座城邑有十余万人就已经算是大城了。

成都城内,仅是锦官就有七万六千人,可谓是家家户户皆以织锦为业。

孙策瞬间有些了解为何甘宁说,蜀锦的成功不在于其价高,而在于其价低和普及了!

规模化的生产,随时可得的生丝,必然使得蜀锦的成本优势被扩大到了极致。

大规模工业化的生产,又使蜀锦物美价廉,自然冲击了其他各地的织锦业。

就算是云锦和宋锦后来发展起来了,不也是因为江南大规模开发,长江中下游桑林密布,农桑发达吗?

甘宁建议道:“将军若欲江东织锦冠绝天下,我以为当大力开发丹阳,使丹阳境内荒山、郊野都广开桑田。”

说到这里,甘宁接着说道:“俘虏之中亦有女子万余,我以为将军在筑建康之余,便可移男女在建康城外开桑田数十万亩。一如锦官城一般,桑田、生丝、织工皆为官有。使建康为江东织锦之城,经济繁华,方可支撑一地之治所。”

“建康扼守水路要道,不缺谷粮。仅豫章一郡,大军缴获刘表粮食就有十万余石,顺江东下,两日即可送往城内。以此可见,将来建康即便人口繁盛,亦无需周围土地种田为业。”

“大可广种桑田,以兴江东织锦之业。”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霸王!更新,第八十七章计划意外的提前成功免费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