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章 红楼问世(2 / 2)

“那就有劳胡师傅了。”杨宪嘴角扬起,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拍了拍手。</p>

很快就有人将一袋袋上等的羊绒抬了进来。</p>

别看在羊毛加工作坊,上等的羊绒只有一个小土堆大小,那是因为与它旁边如山的泛黄羊绒线形成对比。</p>

..................</p>

不谈这边被关小黑屋,痛并快乐着赶工的胡瑞。</p>

杨宪这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写作”,红楼梦已经完成了不少篇幅。</p>

之所以一直拖到现在都没有将其发布问世,杨宪是在等。</p>

眼下明朝出版书籍读物途径主要分为官刻、坊刻两种。</p>

朝廷为了服务于科举,培养人才,会专门设立例如国子监、以及之后设立的司礼监等机构,掌管国家的图书教育事业。</p>

国子监是明代的最高学府,刊印了大量官方书籍,多流通于官员和官营学府之中。</p>

各地的布政司也会涉及图书业。</p>

除官营出版社之外,民间和私人也经营着不少书厂,坊刻指的便是这些书商。</p>

杨宪出版红楼梦,却并不准备用以上提到的两种方法。</p>

从唐朝的雕版印刷,再到后来北宋平民发明家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印刷技术一直发展到明朝,其工艺已经非常先进,领先世界数百年。</p>

一直到四百年后,德国人古登堡,在吸收了各种印刷方法后,做出了突出改进,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印刷机。</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