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黄总在测试碟阀泄露吗,我对判断故障有点了解,如果不方便的话,那我就不多问了。”方柏也直言,人家在忙呢,哪里心思跟他套路,心里正想着如何打发自己走呢。</p>
通过黄兴的想法,得知原来人家在测试新产品泄露,比老产品压强150磅大一级,即300磅(4MPa)。</p>
压力大一倍,问题就多了,更加容易泄露。</p>
听方柏这么一说,黄兴就来兴趣了:“没有什么不方便,方总看看我这碟阀出了啥问题,就是碟板和密封圈之间泄露,东西都是好的。”</p>
“我先看看吧。”</p>
方柏得到人家的同意,蹲下,翻转了一下碟阀,左看看,右看看。</p>
然后,直接使用金手指检测。</p>
中指LV1,一片绿,说明零部件是好的,没有坏。</p>
阀体中部有一些淡黄色,估计是铸件内部有砂孔之类的,但影响不到密封问题。</p>
中指LV2设计检漏,发现密封圈槽一圈红,其它的没有什么问题。</p>
【检测结果:密封槽设计过深,密封不佳】</p>
没有说多深合适,就一句话,只告诉方柏密封槽的设计有问题。</p>
方柏看完一件,再看另外一件,同样的检测结果。</p>
然后,尝试动一下碟板与密封圈,以他多年对阀门的经验,发现挺紧的。</p>
但是,压力变大了,吻合面贴紧度不够,可能就不足够了。</p>
如果密封槽浅一点,密封圈与碟板的贴紧力更大,这个道理比较简单。</p>
或者说,密封槽宽一些,使用宽度更大的密封圈,也许也能解决问题,只是金手指没有说明这一点,可能觉得密封槽浅一点就能解决问题了,或者说方柏理解得还不够透。</p>
黄兴和工人站在一旁边,看方柏检查,也没打扰人家。</p>
反正,他们是检测不出什么原因来了,让别人看看又如何。</p>
几分钟后,方柏就站起身,拍拍脏手,向黄兴直言:“黄总,你们这碟阀是300磅的,压力要比150磅大一倍,好像结构完全是150磅的,我不知道你们这个设计跟150磅的有没有优化密封槽。</p>
我感觉密封槽深了一些,密封圈与碟板的贴紧力就差了点,如果是150磅的碟阀的话,估计没什么问题。</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