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章偶遇(2 / 2)

“陛下,那臣妾也先行回宫了!晚些时候,臣妾备上羹汤等着您!”

张皇后也是告退,还未等皇帝开口允准,便追着张鹤龄出了殿门,直看的朱佑樘一阵苦笑。

也好,亲情、爱情,有情比无情好。若是人连情都不顾了,公心于此,那真的能信吗?他们做的事,说的话,真的无私吗?

念及此,朱佑樘脑海里不由浮现几道身影,接着,思绪渐渐为之放空。

“诶,大弟……算了,早些回去吧。”

殿门之前,张皇后本还想留张鹤龄去坤宁宫说会话,可一想今日时辰不少,也便作罢。

“姐姐,改日弟弟带绾绾进宫来拜见姐姐,介时可以再叙!”

“绾绾?”

张皇后一听,柳眉倒竖,不由斥道:“你敢带狐媚子进宫,姐姐我就代父亲执家法,打死你个混账。”

张鹤龄看姐姐误会生气,忙赔笑解释道:“姐,怎会呢,弟弟如今只有妻一人,正经的妾室都没有,至多也就养了两个通房丫头。弟弟的为人你还不知,逢场作戏有的,但乱了纲常的事可不敢。”

张皇后依然斥道:“那这个绾绾怎么回事?通房丫头?你也敢带进宫?!你莫不是还想给他要个诰命?”

“不是通房,是我的正妻王氏啊!”

张鹤龄继续解释道:“不就是姐姐给我指的媳妇儿吗?以前没觉着好,有些冷落了,如今弟弟终于知道姐姐给我指的媳妇好了。因而,前几日弟弟主动……嗯,结果就那样了,夫妻和好,弟弟觉着,我是夫君,给媳妇儿取个字当是应该,这就取了绾字。”

“别是糊弄我?”

“哪敢,若是糊弄,弟弟还敢说往姐姐跟前领?”

张皇后满意的点点头,欣慰道:“看来你确实是踏实了,这就好了!”

张鹤龄听言,忙躬身道:“鹤龄往日多让姐姐操心,日后当不会再不稳重了!”

张皇后道:“你话我记着,若是再有,看姐姐管不管你?!”

“唉!”

张皇后准备放句狠话,可又是不忍心,叹道:“罢了,你按你自己的想法来吧。姐姐能帮你们多少便帮多少。大弟,今日你和陛下说的,姐姐不懂,但我知道,你如今,大概是有想法的。

姐姐不懂,也就不便给你说个甚的,免得说多错多。总之你记着,放心做你的去,姐姐不管你是对是错,只要姐姐还能护着你们,便会一直护着你们。”

张鹤龄心中感动,面色也稍有动容。无论是之前的自身感受,还是前世记忆中那些所谓的历史。无一不在证明,这位姐姐是真的护了他们一生。

即便那一天,她已是再无多少护佑之力时,仍是没有放弃,甚至于放下自己太后的体面尊严苦求,这才让他的弟弟又苟延了十几年。

“姐,放心吧,弟弟会带着二弟,好好的活下去。而且,我们是你的弟弟,你是我们的姐姐,你护着我们,我们也会拼命护着你,无论是何时何地!”

……

在宫中待了两个时辰,从午时初起,此时已至申时,待的时间可不短。

和周家的事也不知办的如何,还有管家去庄子上的事,都在心里放着,因而,张鹤龄未再多做停留,从乾清宫后殿出来后一路快走。

当他行至乾清宫正殿外的时候,却是正面迎上几名大臣。

乌纱帽、团领绯袍、仙鹤补子、玉带、黑色朝靴,只一眼,即便是相貌印象不深,张鹤龄亦是认出了这三人。

大明官阶,实职最高为正二品,能穿一品官服,皆是加衔。目前有一品加衔的具体几人张鹤龄不知,但在朝能穿一品文臣官袍,且在乾清宫前从容信步的,只能是当今大明朝内阁的几名阁臣了。

三人稍分先后,走在最前,身高略矮的应是当朝内阁首辅刘健,在他身后左右各一人,个子高些面貌方正的应是内阁大臣谢迁,另一位相貌略显奇伟的便是李东阳了。

大明百余年,朝堂政局演变,内阁几经变迁,终于成功的从秘书辅助机构变成了辅政,甚至执政的最高权力机构,张鹤龄不得不感慨一二。

这三人无疑是当朝外庭之中的领袖人物。历史评价也好,真实能力也好,张鹤龄说不好,他接触不多,无法去判断,但做官到他们这个程度,厉害是一定的。

张鹤龄从不妄自菲薄,但也不会认为他知道点新奇玩意,就能和这些浸淫官场几十年的人相比。何况,这三人是真厉害,至少他们的脑子极为清醒。

目前的内阁,权重确已是极大,但还无法和后世相比,而此三人,自年初那位徐姓首辅致仕后,刘健为首辅迅速的稳住内阁朝堂。未争权夺利,且极为清醒,三人合作亲密无间。比起徐阁老时,内阁俨然是一个极具领袖气质的整体。

在大明生活、发展,看来以后少不得要和这几位打打交道了。

念及此,张鹤龄也未有避让,直接迎了上去。

此刻,几人凑近说着话,一开始并未察觉张鹤龄当面,他们从内阁进了内廷,准备面见陛下,正要讨论一下等会儿奏对的章程。大概是谈的不错,几人看起来轻松的很。

直到双方愈近时,这才察觉到对面有人,近在咫尺,不由让他们脸色发沉。

他们议事,竟然有人敢不发一言而主动靠近,三人板起脸,眼神锐利的直视来人,颇有几分威严气势。

气势是很玄妙的东西,无形无质,若是你傻楞懵懂,他可以没有,若是你愿意去想,他真实存在。张鹤龄就感觉到了,甚至他觉得,比起他那位姐夫,也不弱分毫。

张鹤龄也不在意,带着淡然的微笑,又上前一步,抱拳道:“这是巧了,张鹤龄见过三位阁老!”

三人脸色发黑,谢迁的脸上更是阴沉的快滴下水来。

他们自然认识张鹤龄,比起张家兄弟以前不关心朝堂,他们这些朝堂大臣,可没少注意这些勋戚。

说厌恶肯定厌恶,若是把所有勋戚算一起,他们最厌恶的应该就属张家和周家,若是一定要排个号,大概张家排的更高。

因为,陛下还年轻啊,皇后也年轻,张家兄弟更年轻,以后说不得还有几十年。这两兄弟往日没少干出格的事,陛下因为皇后之故屡屡包庇他们。每次如此,似乎都在提醒他们,你们做的还不够。

时时警醒之下,对于这对一直提醒他们的兄弟,如何能不厌恶。且,前番此二人又在三司大堂玩了一手,使得陛下和他们产生了隔阂,甚至陛下还提及了内外之分。虽他们不认为此事有张鹤龄参与,但事情因他而起,便足够让人厌恶。

“哼!”

三人未做搭理,谢迁更是哼了一声。倒是李东阳,眼神有些微妙。不过,怎么说也是国舅,他们未曾直接甩袖离去。

张鹤龄也不在意,他又不打算巴结对方,身份决定,他们很难站在一块。他只把淡然的微笑挂在脸上,显得很平淡,很温和,似乎也很真诚。

但这三人,却觉得这笑容格外的讨厌。

“三位阁老这是要觐见陛下呢?三位真是辛劳,本侯佩服!”

刘健冷着脸不说话,李东阳此时脸色倒是恢复了平淡,但也未曾出言。

谢迁此时沉声开口道:“辛劳与否,你一个外戚能懂的甚么?本官和同仁们,还需要你来佩服,不知所谓!”

“哈哈!”

张鹤龄也不在意,笑道:“这位应该是谢阁老了,世人言,谢阁老,见事明敏,善持论。果然名不虚传!”

张鹤龄说的依然真诚,且笑的更真诚,但谢迁很不舒服,他正欲再言。此时李东阳却是说了话:“寿宁侯,那日既已在三司受审,无论陛下如何处断,都该当谨言慎行,免的前事未清,后事又起。真到那时……”

张延龄笑道:“本侯受教了!”

“确实不能前事未清,后事再起,这不,本侯进宫请罪来了。唉,也不知陛下要如何处置!”

谢迁冷声道:“哼,你犯的罪杀头都够了,若本官是你,早就自绝以谢天下了!”

“哈哈!”

张鹤龄朗声一笑,古怪的看着谢迁,直把谢迁看的脸更黑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