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4章去查案(2 / 2)

赵笙赶忙上前,刘振笑着将他扶起。

“怎么这么生疏了?”

两人之前其实认识。

当年二皇子被软禁在宗人府,刘振就常伴左右。

赵笙给二皇子送饭,一来二去,两人也就熟了起来。

没想到当年的难兄难弟,如今已是飞黄腾达。

秉笔太监之首,可是宫里所有太监的头儿了,就跟当年的何千岁一样。

要是刘振飞扬跋扈,皇帝又专宠专信,他就能被人称为刘千岁了。

“快进去吧,陛下都等急了。”

刘振拉起赵笙手臂,要往乾清宫走去。

“刘公公,到底是发生什么事了?陛下这么着急见我?”

赵笙小声问道。

刘振压低声音:“也不瞒着赵老弟,还是南边的事。”

“徐大学士那边的?”

赵笙皱眉问道。

“赵老弟聪明,咱家就说你不该窝在宗人府这个小地方。”

刘振为赵笙束起大拇指。

“你猜的没错,就是淮党那一边。”

文华殿的徐大学士,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淮党派系。

赵笙眉头更皱。

这两年来,朝廷内外发生的事情,他也略有耳闻。

因六皇子被刺杀一事真相的曝光,皇帝对常王还有何千岁可谓是竭力打压。

尤其是常王,更是三番四次被皇帝叫来殿前训骂。

什么戕害兄弟,丧尽天良、猪狗不如的话都冠到他头上。

就在去年,皇帝还下令让宗人府将常王罪责编撰成册,记入玉牒。

赵笙当时负责这项工作,如实编撰,皇帝查阅后,提笔修改,又加多了好几项莫须有的罪名。

常王势弱,只能任由宰割。

要再这样下去,哪天他常王封号被褫夺、革除祖籍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常王背后是淮党,同样大受打击,被撤、被抓许多人。

但许是因为皇帝下手太重太急,淮党竟暗中跟何督主联起手来。

他们设计让常王就藩,跟皇帝留下个眼中钉,恶心他的同时,更让皇帝下手前多些顾忌。

你上位就拆我们台,不给人活路,可伱皇位当真坐得稳吗?

这一年多来,炎京可到处传着什么当今皇帝望之不似人君这种话。

锦衣卫去查都查不出源头来。

赵笙作为宗人府的总事,听这些事就跟吃瓜看戏一样。

其实就是皇帝太急了,上位后急于扫除常王、淮党还有何督主这些派系。

人家为求自保,当然要联合起来。

但其实也不能完全怪皇帝,谁叫扶持他上位的是玉竹书院呢?

玉竹书院的官员,都自称清流,言必称何督主祸乱朝纲、淮党贪赃枉法。

如今他们势大,自然要竭力铲除这些祸害,好还天下朗朗乾坤。

皇帝只能“顺应天命”。

朝廷上的事,向来都是明争暗斗,谁又说得清楚呢?

所以赵笙从不愿意掺和进这里。

乾清宫的殿门被推开,皇帝穿着圆领衮龙袍,坐在龙椅之上,俊美的脸庞多了几分威严。

跟当年的二皇子到底是不一样了。

皇帝看见赵笙前来,阴沉的脸上才多了几分笑容。

“赵爱卿,过来。”

皇帝向赵笙招手,拿起一本奏折,递给他看。

“江淮盐场那边出了事,淮城知府朱季昌贪墨盐引上万,朕要你去查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