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舞所不能> 第369章齐诵论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9章齐诵论语(1 / 2)

 一曲《玉人舞》,论尽天下君子,犹如习习谷风,吹拂山间。

这一幕也是全剧唯一一处用到干冰的地方,可谓是大制作了,当小玉人们跳着俏皮调皮的舞步的时候,武琅突然觉得这一幕舞蹈也挺可爱的。

虽然比之《采薇》有些逊色,但就舞蹈编排的优美程度来说是不输其它舞蹈的,所以这一段舞蹈受喜爱程度也是排在前面的。

随后便是一段“妃”出来的独舞了,她跳了一段之后,六个拿着小鼓的舞者上场,唐诗茵则是挥舞着水袖,以袖击鼓,其中有一个抬起腿来后踢鼓面的动作干净利落。

当六个小鼓放在地上,“妃”便来了一个漂亮的串翻身,旋转着不断用水袖拍打放在地上的小鼓,其力度恰到好处直接击响了鼓面,端的是钟鼓合鸣振奋人心。

其中唐首席的力量自不用说,她的踩点也是极稳,古典舞也是非常讲究踩点的,舞者跳舞必须跟着音乐而起,这就叫做歌舞升平!

看了这一段表演,武琅又想起那日罗佳心教水袖时候说的话,原来她所说的水袖有擂响战鼓的力道不是吹牛,居然是真的。

玉人舞跳完之后便是礼贤这一节,在孔子的梦境中,国家强盛,人们各司其位,各尽其职。并且在梦中,仁政弘扬,礼制天下,孔子得到公的礼遇及赐剑。其剑乎,乃紫薇之剑,威严尊贵,光耀日月,舞动仁心。

当孔子,“公”和“臣”三人一齐缓缓走上台阶的时候,武琅注意到蓝衣臣已经变成了白衣臣,突然明白蓝衣臣是“奸臣”,白衣臣应该就是“忠臣”了。

而当时发动政变的时候蓝衣臣的手下“黑蝙蝠”们也变成了“白蝙蝠”,一下子就有种改邪归正的感觉,这一幕几乎就是“臣”的洗白之旅啊。

这些都是细节,其中这些恰到好处的细节得到了武琅的好评,做舞剧就是应该有如此严谨的感觉才行。

随后bgm是《孔子舞剑》,便是孔子的一段剑舞了,当孔子带着笑轻轻又庄重地拔出长剑的时候,他握剑舞动了起来。其中的表现虽然没有胡羊在舞剧《李白》的《将进酒》片段中那么惊艳,但也充分展示了孔子的思想。

那便是:海晏河清,天下太平,大同社会。

这是孔子的毕生追求,也是这部舞剧所讲述的主要理念。

接下来是四幕《仁殇》,第一节是《礼崩仁折》,远处的厮杀犹如晴天霹雳一般惊醒了孔子的大同幻梦,这就是仁政所不能拯救的现世,处处充满杀戮和残暴。

此时的舞台是黑暗的,只有一盏孤独的大灯从孔子头上打下来,随后闪烁的片段内容都是猩红色的,他们分别是“公”和“妃”的悲剧,以及“臣”的登基无一不预示了这个国家的兴亡,整个天下有一种国之将亡的倾颓之势。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此时诸侯纷争兵戈铁马,生灵涂炭尸横遍野,孔子在其中踽踽独行茫然无助,这个时候的舞台是黑暗的,一队身穿黑衣的豺狼虎豹群魔乱舞。

在这其中有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可惜他们没有任何怜悯之心反而是残忍将其杀害,让老人从台阶滚下,所作所为天怒人怨,端的是天下已无朗朗乾坤。

孔子漠然无助,但在黑暗中,又不是没有希望的。

这便来到了一节温馨的《棠棣之花》,“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论语·子罕》

这是说,古代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唐棣的花朵啊,翩翩地摇摆.我岂能不想念你吗?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孔子说:“他还是没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

这样的篇目和选文,充分说明了舞剧里的这一节是注定温暖的。

在轻柔舒缓的音乐里,在无尽的黑暗中,孔子仿佛看见母亲送来了一盏灯火,温暖着他求索的脚步,棠棣之花飘舞出一片美丽的故土。

此时舞台色调是淡蓝色的,两排身穿红衣手里握着蜡烛的女舞者翩然起舞,上下如同美丽花朵飘飞,孔子在舞台探照灯的中央伫立,身后是他的母亲。

困苦中,他仍然鼓励着弟子们反省其身,求道思贤,乐而忘忧,畅然前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