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巨商> 62、移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2、移民(2 / 2)

到了六月中旬,夏收基本结束之后,马丁特意带人去南安城里城外转了一圈,发现无家可归的乞丐已经随处可见,其中很多是拖家带口的人。

其实整个闽南地区的灾民情况都不容乐观,各地都出现大量的流民,这其中尤以南安为甚。

跟左邻右舍泉城府和漳城府相对比,南安小地方的百姓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低了一个层次。

在旁边两个府城还能勉强维持粮价波动幅度之时,南安城的粮市已经乱了套了,越来越多的人为了一点口粮,失去了自己的半生积蓄,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最后还失去了自己的房子,拖家带口露宿街头。

南安的郑鸿飞郑员外当然也得到了中左所的指令,他派人接管了县衙门指定的夫子庙作为临时善堂,每日上门的灾民络绎不绝。有些灾民饿得头昏眼花,或不知此事,或无力行动,郑员外又派出不少家丁,每日去各处巡视,看到这种人就将他们领回善堂。

所有进入善堂的灾民,郑员外的手下就会拿出一份契约,只说是要组织灾民去开荒种地,让他们在契约上画押,然后一日三餐不给他们吃饱,只用稀粥吊住性命,以免这些人恢复精力多生事端。

此番是几十年不遇的大旱灾,太多走投无路的人,为了有一口饭吃,根本不管不顾契约的内容,只要能够进入善堂,叫他们干什么都行,等于无条件接受中左所提出的任何要求。

不只是南安城,这样的情形,在闽南的每个州县都能够看见,郑芝龙的触角,早已密布各地。

各地收容灾民的具体数据,每天都会汇总到泉城府的据点,然后用急件传递给中左所。

中左所给出的指示,是每个善堂当人数凑足两千人之后,就派人将这些灾民运到泉城港,通过船只移交给中左所,在那里休整几天后,再分批前往台岛。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极为惊人,反正以白马庄目前的实力,绝对无法做到,也就是郑芝龙仗着自己抢劫走私样样精通,拥有数百艘船只,而多年的发展也让他财大气粗,才能够完成这样的壮举。

坐镇中左所的郑芝龙,看着收容的灾民数字每日都在急剧攀升,不禁喜上眉梢。

不过他的心里也有些隐忧。

别的地方倒也罢了,只有在灾民众多的南安城,白马庄的崛起让他有些担忧。

此前由于白马庄一直在吸纳人口,郑芝龙生怕事到临头马丁会搅黄自己的计划,于是命令郑鸿飞前去试探对方的口风,后来郑鸿飞回报,说马公子答应不插手此事,也不跟中左所进行抢人口大战,只是要求从中分走两千个左右的灾民,准备将他们迁往闽西尚杭,官方的手续和路上的费用都要由中左所承担。

马丁想要把两千人送去哪里,郑芝龙对此不感兴趣。他提出的这些条件,对于郑芝龙来说都是小菜一碟,两千人相对于几万乃至十几万的总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官方的手续请熊大人写张公文即可,至于说路上的费用,两千人的开支简直就是毛毛雨。

眼下郑芝龙最为担心的是,马丁看见数目众多的灾民,会不会临时变卦,或者暗地里从中作梗,破坏自己行动计划,导致自己辛辛苦苦拐来的灾民,一转眼就被对方截胡。

其实这是郑芝龙杞人忧天,马丁自认为以白马庄目前的实力,能够维持两千人在尚杭紫金山种地挖矿已是不易,暂时无意增加太多的人数,因为挖矿是一项技术与体力并重的活计,挖金矿说着容易,但即便他知道大致的矿脉所在地,想要成功出矿也还需要一定的运气。

因此这回马丁并不打算毁约,他只是命老杜和万科每日下午轮流去郑员外的临时善堂跑一趟,挑选一些看起来比较吃苦耐劳的青壮年,将他们带回白马庄,短短两天就挑走了几百人。

郑员外对此虽然颇多怨言,却也无可奈何,他可不想因为这点小事跟白马庄起了争执,然后马公子一怒之下干脆翻脸。

李浩南和沙海正在加紧训练新兵,抽不出时间,马丁便让他们抽调几个老兵,对这些灾民进行基本的队列训练。

跟郑员外的策略不同,被挑选到白马庄的灾民,都能够吃饱饭,然后进行一些团队训练,毕竟相对于农民而言,矿工需要更多的合作精神。同时马丁也希望通过短期的训练,让他们拥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马丁经过与老杜等人的商议,决定等两千人都到位后,综合各方面因素,将这些人大致分成三种,分别是开荒队、采矿队和护矿队。

其中,开荒队住在山下,开辟一个村落,大约一千人左右,主要是为了采矿队和护矿队的后勤保障;采矿队涵盖了挖洞、采矿、运矿、选矿、提炼等各个环节,优先选用有相关经验的人,总人数大约九百人;护矿队则是保护矿场及所有人员的安全,人数暂定一百人,主要装备冷兵器。

等金矿开始正式出矿后,白马庄会从保安营里抽调兵力加强矿场的安全工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