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礼知道这次攻打高句丽是御驾亲征,皇帝带兵出去打仗,太子突然毫无理由的赐个高官给自己,这里面万一要是有点什么联系,别说自己的身家性命,就是薛家的祖坟都保不住。
薛礼不知道朝廷中有多少派系,但是他知道在不了解情况的情况下,不站队就是最好的站队,不知道水面下有多少暗礁,那就站在水面上。
皇帝才是一国之主,又是东征的主帅,自己认准了忠君报国就不会出错。
万一是自己想多了呢?岂不是错失了一次平步青云的好机会?没错,任何选择都不可能是只有得没有失的选择。
但是在不清楚接受高官之后的局面的情况下,拒绝能保住自己现有的一切不被改变,能入伍从军就已经是薛礼的目标了,更何况如今做到了陪戎校尉?
眼下自己有的足够令自己满意,那么不做出改变有什么不可接受的呢?
如果自己接受了太子赐予的高官,并且排除太子有不良之心的话,那么无外乎就是两种情况,一个是自己有本事立功,回来论功行赏,一个是自己没本事立功,回来罢官免职。
自己若是拒绝了,不也还是这两种情况吗?自己照样是去东征,若能立功照样会有封赏,所以凭白的接受太子的赐官,好处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大。
苏烈说的御侮校尉或是宣节校尉,是比陪戎校尉升了三阶、五阶,这倒是个不错的建议,薛礼一琢磨,也就是多点俸禄的事,权力都是一样的没有,还不如一起拒绝了。biqμgètν
于是他深深地躬身一揖,非常诚恳地说道:“太子殿下,陆将军已然对我破格提拔了,若再有封赏,实实是不敢接受,一来我心生惶恐,二来对旁人不公。”
“嗯。”李泰笑着点了点头:“果然英雄都有傲骨,你既如此说,那就如你所愿。”
他是真心想提拔薛礼,薛礼这个名字是他前世能记住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虽然他也不知道薛礼都有哪些事迹。
李泰相信能在历史上留下个名字的,都是很了不起的,人家凭自己也完全能挣来一生富贵。
“谢太子殿下。”薛礼又是一揖,李泰笑着虚扶了一下:“不必多礼。”
李泰坐了一会儿,便急匆匆的回宫了,宫里积压了一大堆的奏章,虽然没什么大事,可也不能越攒越多,他就快速的翻阅、快速的回批。
李世民跟他可不一样,他就拿着奏报一个字一个字的看,看得很慢很仔细,像是能把字给嚼了,吞进肚子里似的。
他看的不是别人的奏报,正是刚从长安送到洛阳的工部尚书李大亮的亲笔,通篇文章读下来真的是文采斐然、荡气回肠。
李大亮这封奏报就算是他的临终遗言了,李大亮也没有别的话说,他心心念念的就想劝止皇帝东征。
李世民感动的都差点哭了,他并不是为李大亮讲的道理所折服,而是觉得他都弥留之际了,心里还记挂着国事,这份精神值得感动。
李世民亲自提笔写了一封信给李泰,让他好好的照看李大亮,无论生死都给予更好一点的安置。
李泰刚收到这封信,信还没有看完,一个小黄门子就急匆匆地跑进了门:“太子殿下,李府出事了。”(.suya/69/697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