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穿越架空>龙旗> 卷四 英伦 节七 威斯敏斯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四 英伦 节七 威斯敏斯特(2 / 2)

“我的乖乖,这个塔有多高哦?”,素来少言寡语的黄渤目光呆滞的望着教堂西侧那两座高耸入云的钟楼尖塔,不由得惊叹出声。

“685。”,任令羽下意识的答道,他转头望着仍一脸迷惘的黄,先忍不住笑了下,之后又耐心的解释道:“一米就是三尺三,685米么……”

“就是二十二丈六尺,比正阳门城楼还要高出一倍多。”,任令羽还在心中默算,站在他另一侧的宣华却已经给出了答案。

“不错。”,没再理会满面震撼的黄渤,任令羽转过身惊诧的望着这个脸上仍有哀戚之色的弟子。

“还在想守正的事?”,任令羽柔声问道——宣华的眼睛仍有些红肿,想来昨晚又是为杨立诚之死而掉了眼泪。

“是的,老师。”,宣华想了想,继续道:“守正父母双亡,却仍能苦学不倦,论及见识,更是我辈中之第一人……原本以为此趟英伦之行后便可大展拳脚,谁知却在这去国万里的异域身染沉疴,竞至英年早逝……”,他又抽噎起来,再也说不下去了。

“切莫伤心了。”,任令羽心中也有些凄然——宣华与水师学堂的官学生们人人交好,对于父母双亡的杨立诚更是照顾有加,此时的悲伤更是发自于心,让人不得不动容。而这种伤感却也让他感觉一分释然,如此看来,杨立诚……是真的死了……

“所谓英才天妒。”,任令羽伸手搭上宣华的肩膀,斟酌着道:“守正年少有为,只是才华太盛,这才遭了天妒……怎不让人心伤?”,他说着话便红了眼圈——杨立诚的见识和沉稳尤在他最为看重的张景星之上,如今这一去,今后几乎再无为他效力麾下的机会,也的确是一件憾事……

“振作些,盛季”,他轻轻拍着宣华的肩膀,温言道:“守正既已不再了,我身边就更乏人可用了,还希望你们几个能多多帮我,把守正的担子一起挑起来。”

“是,学生明白。”,宣华抬手拭去了眼角的泪水,向任令羽躬身道:“老师教诲,学生一定谨遵。”

“这就好,这就好。”,任令羽极欣慰的说道,他放下手,对身后的两人道:“我们一起进去。”,随即便当先抬脚向游廊上走去。

~~~~~~~~~~~~~~~~~~~~~

一行三人缓缓步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本堂内,三人均是第一次来此地,一个个如同盲人摸象一般的东冲西撞,靠着任令羽不时小心的对教堂内遇到的英国人的问询,才一点点地接近他们此行的目的地——科学家之角。

“这寺庙也当真是漂亮的紧呢。”,黄渤脸上依旧是那副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的目不暇给模样,他一边走一边道:“只是为何有如此之多的祠堂和墓地,看上去怪人的。”

“这教堂是英吉利国王室专用的,而这里也就成了历代英王墓地所在,就如同我大清的帝陵和京城那边的明十三皇陵一般。”,宣华极耐心的向黄渤解释道,随后又莫名的加上了一句:“正好拿来烧掉

“烧掉?”,走在二人前面的任令羽猛地收住了脚,他转过头诧异的看着宣华,“为何要烧掉?”

“回老师的话……”,宣华亦停下了脚步,他极郑重地向任令羽道:“泰西各国侵我中华,乃是以英夷为最先,而其中最可恨者,便是咸丰十年的庚申之变!英夷与法夷入犯京师也就罢了,竟然还一把火烧掉了圆明园,实为我大清立国二百余年以来之第一奇耻!”

“第一奇耻么?”,任令羽不由得苦笑——我的学生,你之所以会以这第二次鸦片战争作为头号国耻,是因为你还没经历过甲午之战和庚子国变啊。

不过,我宁愿你此生都不必再经历那些……

他正胡思乱想着,却听到宣华正恨恨的继续道:“他烧得,我便烧不得?若有朝一日能饮马泰晤士河,马踏白金汉宫,学生就一定要率上他一千人马,把这西敏寺烧它个干干净净,非把它烧成片白第不可!”

“火烧威斯敏斯特?”,任令羽不由得用一种看白痴一般的眼神望着这个素来端方重义的学生——想不到素有老成持重之名的宣华也有这样的一面啊。

听到宣华刚刚那番豪言壮语,他脑子里立刻闪过一句话和一首诗,一句话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那句“和尚动得,我动不得?”,而打油诗则是那首著名的“万里长城十亿兵,国耻岂待子孙平。虎旅,跃马扬刀入东京!”

看来愤青还真不是我原本那个时代的特产与专利啊……

只是,如果靠骂娘和叫嚣真的能一雪国耻的话,那日本早就该陆沉一百次了吧?那如今靖国神社还好端端的立在东京城里呢?

所以,去你妈的!

不过,虽然早已是满腹讥讽,但任令羽面上却仍是一脸的勉励之色:“盛季……”,他极诚挚的对宣华道:“你有这般的壮志自然是好的,但务虚牢记,欲报仇,先自强!”

他顿了下,继续道:“你也随我在朴茨茅斯的海军船厂建过英人最新建造的一等铁甲舰了,单单一舰,就几乎非我北洋海军全军所能比拟……”,他长叹了口气,已是用上了老师训导学生的口气:“年轻人,有豪情壮志是好的,但须知,在战场上,纵有万千豪情,怕也抵不上一颗子弹。所以,再喊这些劳什子的口号之前,最好先掂量下自己的底气,看看够不够格说这话才好。”

任令羽这话说得已经有些重了,而宣华却也明显受到了触动。

“学生明白了……”,他满面羞惭的道:“老师说得极是,欲报仇,先自强!学生今后,一定少发空言,多做事。”

“如此甚好。”,任令羽欣慰的点点头,做足了老气横秋的师长模样,他重又回转身抬步向前,边走边道:“什么时候我中华人人都已做好当下作为准则,那国家复兴之日,就当真不远了……”

~~~~~~~~~~~~~~~~~~~~~

终于到了此行的目的地。

宣华略有些诧异的大量着眼前的景象——黑色的石棺上镶嵌着白色的图板,描绘的是一群男孩在使用某种数学仪器。石棺的上方则是一个中年男子斜卧姿态的塑像,男子的右肘支靠在罗列在一起的几本厚重的书上,而他的左手指向一幅由两个男孩持握的卷轴,卷面展解着一项数学设计。在他身后耸立着一座金字塔其上镶嵌着个黄色的圆球,球上画有黄道十二宫和相关星座,而在金字塔上则是个斜躺着的天使。

任令羽神情庄重的向那个石棺深施一礼,而宣华和黄渤也都跟在他后面对石棺深深鞠躬。任令羽随后从黄渤手中接过简单的祭品——一篇英文版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还有一束淡雅的白菊花,他向前一步,恭恭敬敬的将文章和花束都放在了石棺之前。

而宣华则走到了墓志铭前,只浏览了下,他便立刻皱起了眉头:“这似乎不是英语啊?”

“是拉丁文,翻译成英语就是……”,任令羽看也不看那墓志铭便道:“此地安葬的是艾撒克牛顿勋爵,他用近乎神圣的心智和独具特色的数学原则,探索出行星的运动和形状、彗星的轨迹、海洋的潮汐、光线的不同谱调和由此而产生的其他学者以前所未能想像到的颜色的特性。以他在研究自然、古物和圣经中的勤奋、聪明和虔诚,他依据自己的哲学证明了至尊上帝的万能,并以其个人的方式表述了福音书的简明至理。如此伟大的人曾经生活于世间是众生的骄傲!他生于164212月25日,卒于1727年5月20日。”

墓地左侧的道路上突然传来了一阵脚步声,随后又想起了一阵轻轻的低语,任令羽转过头,第一眼便落在了走在人群最当中的那个老年男子身上。

一个不易察觉的笑容随即浮现在了他的嘴角——这人的面貌,还当真和照片上一模一样啊……

久仰了,开尔文男爵,不不不,现在,还是叫您Sir-Thomson的好……(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猫扑中文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