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烈火追踪> 第31章芦苇荡中遭遇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章芦苇荡中遭遇战(1 / 2)

 高亮等人圆满地完成了侦察任务,回到苏联境内,受到了远东司令部的嘉奖。简短的休整之后,远东司令部根据侦察的情况和王志诚所提供的半截河要塞分布图,决定第二次组建“黑鹰”突击队,再度冲破日本边疆守备队防线进入中国。

高亮、田畅列入“黑鹰”突击队10名成员,任命苏军教官哈克洛夫为“黑鹰”突击队队长,高亮为副队长,其他七名成员清一色是苏联红军战士。集训半个月之后,他们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乘坐火车途经伊曼、乌苏里克(双城子)下了火车,乘汽车来到了图里洛格镇(中国称:快当别),对面就是中国的当壁镇。有人要问,为什么选择这里过境而不选择其他地方呢?原来中共与共产国际在这里开辟的国际交通线,负责人是傅文忱。

共产国际和中共来往于中苏的同志数十次途经梨树镇、半截河、二人班、白泡子赵家大院、当壁镇顺利过境。也正是因为傅文忱多次出色完成艰巨性、危险性、秘密性极强的工作。苏联远东司令部尊重周保中的意见和建议,决定在这里实施行动。

高亮和田畅结伴而行,来到了苏方一侧的兴凯湖岸边,举起望远镜远远向北望去,天然湖岗隐约可见。

湖岗上苍松翠柏、泛黄的荒草和落了叶的丛林。湖面烟波浩渺,像大海一样.一望无际,水天一色,风光旖旎。踏着岸边的细沙洁白柔软,两个人的心是复杂的,也略显得激动。

田畅问道:“听说这湖原来是中国的,是真的吗?”高亮?说:“其实我也是听说的,1860年当初清政府软弱无能,与沙俄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将这个葫芦状的大湖硬生生地割让了大半给了人家。它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有过辛酸的过去,也是一本兴衰的历史。”

田畅拾起一块被湖水打磨得光滑软润的卵石,仔细观察抚摸着之后,狠狠投进了湖里。心想,高队懂得真多啊!跟他交流真长知识。又问:“难道要不回来吗?”

高亮百味重生,感叹地说:“谈何容易啊,别说俄国人,现在的日本人已经把东三省占领了,还在华北、华东侵占了大量的土地,国不像国,家不像家,可想而知啊!别去想了,现在国人何时把小鬼子赶出去,还不好说呢!”面对阵阵的湖水拍打着岸边,高亮的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又对田畅说:“今天晚间我们就要开始行动了,希望这次行动能够顺利……”

田畅坚定地回答:“高队,我还是有信心的,国内的同志在帮助我们,会成功的。”

高亮凝视着北方的祖国,说:“但愿吧!我在祈祷!”高亮面向祖国深深地鞠躬,田畅也跟着深深地弯腰鞠躬。

“走吧,与哈克洛夫教官谋划晚间行动的事情。”高亮催促道。两人回到了驻地,推开门见到了哈克洛夫。哈克洛夫身材很高大,头戴苏联红军的船形帽,身披墨绿色的军大衣,菱形的红色领章上面有一个方块,脚踏黑色的皮靴,与高亮着装是一致的,都是大尉军衔。

田畅等其他队员与其不同的是菱形的领章内有两个至四个红色三角形图案,分别标识为下士、中士、上士和大士军衔。

哈克洛夫长方形的脸上,双目深陷,蓝眼睛,高鼻梁,尖嘴巴,两腮长着浓密的黄色胡子。他是一个很浪漫的人,微笑地问高亮:“你们到湖边散心去了吧?”“是的,马上又一次回国了,心里很兴奋的,所以,到湖边走一走,也算是平抚自己激动的心!”

哈克洛夫接着说:“嗯,高亮同志,我还正要找你商量今天晚间行动的事情。”“好啊,咱们想到一块了!”高亮跟着哈克洛夫来到一个宽敞的屋子里,房子是原木堆砌而成的,其帐幕式的主塔楼高60公尺,耸立在兴凯湖畔,可以俯瞰大片的湖面。八角型的主塔腰部的外围,层层叠砌洋葱型剖面的壁龛,且稳固坚实。这样的装饰看起来像战士的头盔,将主塔团团围住。房间中央摆放着长方形木桌,桌子旁边是简易的木椅,几名俄籍战士坐在那里。哈克洛夫摊开军事地图,清晰地标注着地形标高和日军军事工事及兵力。哈克洛夫拿着铅笔俯下身子对高亮讲解越过国境线的路径,讲述着战术。

他们最终选择了大顶山与柞木台之间日军工事防守薄弱的空隙,距兴凯湖西4公里处。他们认为守卫在这里的日本国境守备队力量较弱,可以避实就虚,予以越过封锁线。

这里是漫无边际的沼泽地带,荒无人烟,丛山峻岭茂密幽深,大部队是难以通过的,是一道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已经到了深夜,一轮明月如悬挂在空中的银盘,洒下银光,繁星眨着冷眼伴随。

哈克洛夫带领高亮等人沿着距离中苏界河——白棱河2公里的羊肠小道,徒步穿越茂密的森林,来到了白棱河岸边的草丛中。向北看去,是中国领土,蜂蜜山下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杂草丛生,与苏方沼泽地紧密相连。向东看,为丘陵地带,树木繁茂,还有那延绵不断的湖岗。向西看,完达山脉蜿如巨大章鱼的触角延伸而来。

白棱河河道20米左右,水流喘急,清澈见底。随着哈克洛夫一声令下,“黑鹰”突击队迅速展开行动。他们仅用了2分钟的时间就趟过冰凉的河水,踏上了中方的领土,一路向北。

这里没有路可言,战士们只能用手拨开杂草和芦苇,一边不停地试探脚下的松软的黑土,趟道。一边警惕地观察周边的情况,防止敌人发现他们的行踪。大约用了30多分钟的时间穿越一公里的草甸子,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沼泽地。

因夜色影响了视线,手电又无法使用,只能依靠月光去观察地况,且十分模糊。为了防止队伍陷入沼泽地不能自拔,他们无奈地停止了脚步,将身边衰败的荒草和芦苇压倒,怀抱着武器围坐在上面,等到天亮再做打算。高亮和田畅相互背靠背,一点没有困意,仰望着夜空,焦急地等待天明。

天刚蒙蒙亮,就看到由西而来的飞机沿着国境线的上空轰鸣而来,低空飞行。“黑鹰”突击队成员心里很清楚敌人的目的,隐蔽起来。

俄籍队员那扎耶夫在隐蔽中被脚下的草根绊倒,无意中手勾响了扳机,“啪啪啪啪”一梭子子弹打了出去。

那扎耶夫露出愧疚的神色,哈克洛夫狠狠地剜了他一眼,一脸的愤怒。高亮拍了拍哈克洛夫的肩膀,进行安慰,示意这名战士也不是故意的。命令战士们卧倒,不准还击。敌机已经预感到了这里的枪声,又一次盘旋了回来,飞机上的机关枪喷火,“哒哒哒哒”横扫几梭子,顿时如冰雹般扫落苇叶和荒草叶子。枪声响起,自然会惊动了陆地上的日本国境守备队。怎么办?情况十分危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哈克洛夫、高亮等人不知所措。哈克洛夫焦急地问高亮:“如果我们继续隐蔽在这里,势必束手待毙。中国这边你很熟悉,有什么办法应对?”

高亮危情时刻,心里也没有底。问题是还没有摸清楚敌人的动向,突击队成员如果撤退,即刻暴露在敌人面前,如果盲目地趟过沼泽地,也会暴露在鬼子枪口之下,甚至会被沼泽吞噬,已经处在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高亮沉思片刻,对哈克洛夫说:“尽管我们陷入危险境地,但是我们与敌人周旋余地还是有的。你看北边的沼泽地,我们趟过去很困难,敌人也很难接近我们,敌我之间有了一条天然的隔离带。敌人不敢轻易围剿我们,我们也不能冒然行动。这就应了中国人那句俗话‘麻杆打狼——两头怕’。不利的一面,我们处在敌人的射程之中,一旦冲出去,或者向后撤退,都会被敌人发现。所以,我的意见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只要我们坚持到黑天,就会安全撤退,再寻找机会突破敌人的防线也不迟。”

哈克洛夫同意高亮的意见:“好吧!我们就按兵不动,见机行事!”大约过了10分钟,敌人的飞机又一次从他们的头顶飞过,却没有打枪,但是巨大的风力带过,芦苇荡掀起层层的波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