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捡漏:我的财富全靠摸> 第368章元青花缠枝莲纹扁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8章元青花缠枝莲纹扁壶(1 / 2)

 第三百六十八章 元青花缠枝莲纹扁壶[1/3页

金铭锦的这席话顿时让在场的众人起了兴趣,目光灼灼的望着台上。

就连秦立也兴趣莹然,朝台上望去。

而后便见金铭锦从布袋里掏出一个扁形的青花执壶放在了置物架上。

执壶,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铜器而来,南北朝早期的青瓷当中,已经完成了这种执壶的造型。其后在唐宋两代是金银器中的一种酒具,这从唐宋绘画上是很容易看到的。直到现在,还有宋代青白瓷的执壶流传下来。

金铭锦目光扫过众人,一字字道:“元青花!”

他目光自信道:“怎么样,没让大家失望吧?”

场间顿起哗然。

就连秦立这个本身就拥有元青花的人都惊的眼珠子都差点瞪出来。

包括周元林!

无他,他们拥有的是生货,不能交易!m.qQxsNeω.net

而金铭锦拿出来的这款元青花,是可以交易的传世器!

只片刻间,休息区的人们全都涌到了台前,打量这款金铭锦口中的元青花。

却见,此执壶高约23厘米,器身扁平,带状曲柄,流高挑挺拔,以“S”耳与颈部相接。壶身青花绘三朵折枝莲花,叶呈葫芦状,大花朵大叶片,繁密有致,富力高雅。釉面很厚,凝重光润,釉重处如泪痕;釉面光滑但不甚平整,光泽柔和,宝光十足。

青花发色浓艳沉稳,明显是进口钴蓝料——苏麻离青,可见明显的深入胎骨的铁锈斑。

底足有施切削工艺,不甚规整,肉眼可见胎质,胎质坚实,露胎处可见芝麻点、火石红。

内地不施釉,可见粘结处用白釉粘痕。壶内也不施釉,颈部接口泥浆挤压明显,半截有流釉痕迹。

怎么说呢,从整体来看,工艺稍微有些糙,不论是制瓷工艺还是绘图工艺,都不够精致。

但从青花料上来看,显然是宣德以前的产物。

因为宣德之后,进口的苏麻离青料便已消耗完毕,由此开启了国内青料的春天。

至于这款执壶到底是不是元青花,那就要细细观察了。

却见众人一改之前的‘差不多’态度,变的极为认真,之前没拿出的放大镜这时候也拿了出来,有的鉴定师甚至掏出了内窥镜,观察执壶内部。

那些上了岁数的藏家,更是连老

第三百六十八章 元青花缠枝莲纹扁壶[2/3页

花镜都戴上了,生怕看错了。

秦立趁着人群混乱,不经意的用金手指摸了一把,顿时,脑海中有黑白画面形成,典型的制瓷场景,不过制瓷工匠并未穿元服,而是身穿汉服,且都带着布帽子,看起来跟其他朝代的汉族服饰没什么不同。

但秦立经过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

这些制瓷工匠穿短袍的方式,并非采用华夏汉族惯用方式,而是采取的左衽方式。

左衽即前襟向左掩。

古时候,上衣多为交领斜襟,华夏崇尚右,习惯上衣襟右掩,称为右衽;而北方异族崇尚左,衣襟左掩,是为左衽。另外,汉族传统习俗,死者之服(寿衣)用左衽,不用布钮,而是使用细布带系死结,以示阴阳有别。

“还真是元朝的!”

秦立表情有点诧异,海外元青花很多吗,这孙子竟然弄回来一件这么好的东西。

他之所以通过服饰判断出是元代的,金朝、辽朝期间,青花并未得到发展,直到元代才发展起来,而清朝百姓的头型很显眼,很好分辨。

这时候,周元林凑到了秦立身旁,“秦兄弟,看的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