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章珍兽园(2 / 2)

从永乐元年(1403)到嘉庆元年(1522)的160多年时间里,蒙古部落主向明廷朝贡达600余次。从武宗朱厚照即位后,蒙古族的主体鞑靼部和明廷在朝贡关系方面几乎处于空白。

到明英宗即位以后,瓦剌部打败了鞑靼部而成为蒙古高原的霸主,从脱欢到也先无不重视与明廷的朝贡关系。每年向明廷派出大批使者,且人数逐年增加,最多时达到了3000多人。由此而促成明英宗时期朝贡体制繁盛一时的局面。所谓朝贡就是经济贸易,正是由于经济需求受到了限制,请求通婚又未被准许,再加上也先已经统一了蒙古大部,觉得有力量向明朝发动进攻了,于是才有了当年八月的“土木之变”(英宗北狩)。

需要指出的是,在朝贡体制的运行中,“土木之变”仅仅是明廷由于宦官专权所造成的一个偶然事件,此后明朝和蒙古之间的朝贡关系并未受到影响。蒙古瓦剌部虽然强大一时,但仍要和明廷保持这种朝贡关系,鞑靼部也是如此。

成化初年,毛里孩攻杀孛来,雄视诸部。于成化三年(1467)春“乞通贡”,“明廷许之”。期间的弘治九年秋天,小王子因对明廷之赏赐不满意,因此频繁扰边。弘治十一年(1498)二月,“小王子久不贡,至是遣使臣六千人至边,求入贡,许入关者二千人,入京者五百人”。弘治年间也是明蒙之间朝贡体制运行得比较好的时期,守臣许进在边治理有方,因而“大同士马盛强,边防修整。贡使每至关,率下马脱弓矢入馆,俯首听命,无敢哗者”。这就是自永乐以来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数朝明蒙间朝贡关系的大体情况。

正因为明廷最高统治集团比较好地处理了与蒙古族的通贡关系,从皇帝到内阁以至边关督抚,都能正确对待蒙古族的入贡请求,因此朝贡体制也得以正常运行,边境也相对安宁。

自从弘治十七年(1504)之后到嘉靖元年(1522)春天,蒙古和明朝之间的朝贡关系中断了将近19年。时任总制陕西三边军务的兵部尚书唐龙曾建议:“彼夷欲假贡市以缓我之兵,我力既未可与战,不若因其欲而姑与之,亦以缓彼之兵。彼得所欲,引众而退,则实我仓廪,训我士卒,修我战具,徐观其变而图之。”唐龙所说的“不若因其欲而姑与之”其实是建议准许蒙古族入贡。同时为了预防万一,又提出:既要与蒙古族进行通贡互市,加强交流;又不忘加强边防,勤修战备以防敌变。嘉靖见之,大喜。

嘉靖皇帝给唐龙的批示是:“虏情已议征讨,尔为总制大臣,务要激励商人,办好互市,振扬国威,相机战守,以靖边陲。”嘉靖使用经济手段,使北边防线出现了很好的局面。可惜的是,小王子通贡后不久,就率领吉囊、俺答部众出套向东迁徙了。这里的吉囊,名字叫做“衮必里克”,是巴尔斯博罗特的长子,在其父死后继为蒙古右翼三万户济农,驻鄂尔多斯万户。俺答是衮必里克的弟弟,明代又称其为“俺探”、“安滩”、“俺答汗”、“安滩阿不孩”等,是为著名的阿勒坦汗。以后,嘉靖年间蒙古族的通贡,主要是在俺答汗的主持下进行的。直到,明朝的军队足够强大将其消灭为止。

珍兽园的经营很顺利,所以继续在各大城市开展,每个省城的珍兽园也同样赢得了民众的喜欢和喝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