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了母亲后才知道,中午时候家里来了客人,一直下面谈话,吵的俩孩子睡不好。
李然不关心什么客人,只是心疼自家宝贝儿子和女儿。
孩子睡着没醒,自然是走不了。闲着也是闲着,就迅速的把婴儿床组装了起来。
装好后,拿水先擦洗了一遍,晾干后搬进了自家卧室。
李然的卧室不算小,除了父母住的那间主卧,就属他的最大了。但在放下两张婴儿床以后,还是显得挺拥挤的。
长时间住着肯定不舒服,但在家里住的时间毕竟也不多,将就将就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给俩孩子铺好小床,在卧室里接着昨天看到的地方,继续看起了三国演义。
正读到第二十四回刘备头袁绍的时候,平平醒来了。懵懵地翻了身子,仰起头看到李然傻笑了几声。
平平醒来的动静免不了吵醒安安,俩孩子又一次一起醒来了。
轮流抱着两个小人嘘嘘过后,又给泡了奶粉吃。
等他们吃饱以后,给用毛巾擦洗了一下脸,抹上婴儿油,再都给换上新衣服。打扮的香喷喷、漂漂亮亮的,打算带着去看他们外公外婆。
临走的时候,父亲叫了他到书房又嘱咐了一番。
“玉清人不在了,你更要替她孝顺父母。不管你秦叔叔和赵阿姨对你是什么样态度,哪怕是骂你、打你,你都要受着,明白吗?”
这是他在书房里跟李然嘱咐的唯一一句话,尽管语气平和,但内里透着的严厉却深深的印在了李然的心里。
而对于父亲的话,李然则是没有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随即就出了门。
因为他明白,有些事是要记在心里的,而不是放在嘴里。
这次去李然借了父亲的司机,毕竟两个孩子母亲一个人跟着也抱不过来。
秦家人住在东城,同样也在国子监那片,和李家的院子离得很近。
近些年,李然家因为父亲李正峰调任卫戍区的司令员,而母亲顾玉书也一直在外工作。
至于李然兄弟三个,那更是回不来,所以这边的院子几乎不怎么住人人。也就是偶尔二叔、小姑两家人回燕京的时候会住一段时间。
秦玉清家则和李然家不同,他们一家人除秦父在外省任职外,其他包括秦玉清的弟弟和母亲都在燕京常住,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
东西两城,从西单到国子监,两地距离不远,也就不过十公里。
然而就是这十公里的路,缺一直就像是一条巨大的鸿沟,阻挡着李然的心。
每每想到在城市的这头有两个因为自己,而失去女儿的老人,他就会本能的退缩,因为愧疚。
但就在此时,事到临头,李然反倒是能坦然面对了。
或许是迫不得已,又或许是他想通了。总之,他在心里告诉自己,必应要尽全力弥补自己的愧疚。
车停在秦家院门口,李然抱平平,手里还提着不少东西。
有他自己买的补品,还有从家里带的两条烟。
这烟不是一般的烟,是家里老爷子的专供,也就是所谓的“特供”。
虽说是特供,但实际上自从八十年代燕京卷烟厂和警卫局合资建立品牌后就开始用于招待外宾等场合,已经不算特别稀有。
当然,实际上带这两条烟也并不是因为它稀有,而是其中承载的一个故事和一份回忆。
曾经,有一个男孩,为了有正当理由到一个女孩的家里去玩,就一直偷家里的烟送给女孩的父亲,因为他知道女孩父亲就爱抽那种白盒子的烟。
他谎称这是家里大人让他送过来了的,然后趁机就留在女孩家和她玩。
每次一包,去的次数多了,双方家长就都有了怀疑了,互相一问才知道具体情况。
然后亲戚间就传出了男孩“偷家里的烟孝敬老丈人”的笑话,这一传就是十几年。
故事中的男孩就是幼年时的李然,而女孩就是小时候的秦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