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姐劫> 0107屠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107屠仙(2 / 2)

叶彩越关心她,她心里就越不是滋味。

这点儿跟娇娇一样,她也没说。

有一次陶桃跟她建议,要不别画漫画了,跟师父学写,师父对漫画不太重视,学的话,肯定会尽心教她的。

胭脂没做声,心想小彩就算了,在绘画上,一定要赶超陶桃。

这是个良性趋势。

创作、漫画绘制、歌舞编导,其中以“创作”为主,小妮子团队的运作逐渐规范化。

一股追更的热潮,在班上蔚然成风。

经粉丝们通过一些渠道的宣传和推广,五年级的,三年级的,诛仙一步步吸粉,追更人数直逼三位数。

不同于让大家不敢看第二遍的“校园”系列,诛仙的口碑很好。

值得一提的是,受到诛仙风潮的影响,五年级有个男孩率先效仿,创作了一部同类:屠仙。

叶彩看了,客观评论,写的真是天花乱坠,情节发展很跳跃,跟做梦一样,主角的关注点、场景,莫名其妙说变就变。

跟情节发展循序渐进,叙事视角紧紧围绕主角的诛仙完全不在同一档次。

情理之中,屠仙仅仅写了四千个字,就宣告夭折。

也就是五年级那娃此举一出,原先没个高度定位的诛仙有了个参照物,粉丝们才直观的认识小彩妹的文字功底有多牛逼。

四年级有个女生在写,很好看。

校园里流传出这样一条热门话题,诛仙的粉丝量呈井喷式增长。

金狮小学的老师们坐不住了。

六年级有一次课上,当堂老师没收来了这本诛仙,在办公室跟同事一起看了,都说确实有意思。最后也没还回去,让小杨老师给拿走了。

小杨老师姿态是相当的傲慢,但也挡不住众多同事的怨声载道,大伙让她好好管管她闺女,写可以,但是不许再在班上、校内传阅了。

虽然不耐烦,但小杨老师更不愿见到一部文学作品沦落到这样的田地,太寒碜了。

当天晚上,小彩妹从小杨老师手上拿到了记事本,并遭到严厉批评和新一轮欺辱。

次日,粉丝们收到一条痛心疾首的消息鉴于有人在课上的不好情况,即日起,诛仙仅在四年级本班传阅,严禁课上,一经发现,从严惩办。

别班看不成了,怎么办呢?

正所谓“上有对策,下有对策”,叶彩远远没有料到她的这一举措,无形中催生了一个地下行业。

她这条远称不上客气的公告,完全无法阻挡粉丝们追更的热情,别班看不成正版,就找人手抄,看盗版。

这让她既苦恼又欣慰。

小学校园里的口碑爆红到如此地步,不知寄往武侠杂志社的稿件是否能顺利过稿呢?

叶彩心里没谱。

“武侠”,往往和“历史”挂钩,基调偏古风,很讲究遣词造句。

而诛仙,在她手上创作的版本,和“武侠”八竿子打不着,至于行文上,只注重情节发展,什么文风、文笔、文采、情怀、侠义,统统摸不着影。

在这种情况下,小彩妹的商业嗅觉发挥了作用,她笃定,是否能过稿,极大程度取决于这个武侠杂志社,运营方针主要是盈利,还是侧重侠义情怀。

在她眼里,大部分文字工作者,跟小杨老师一样,多少都有见鬼的文骨和情操。这是一种脱离世俗的、很高大上的品质,身在其中的人,往往不屑于用金钱来衡量文学。

如果审稿的编辑有严重的这类倾向,那多半就没戏了。如果侧重于商业运作,倒还有点过稿的可能性。

叶彩心里很清楚,她是小杨老师口中所说的单纯写故事的人,是卖字为生的写手,不是文学家。

……

……

9月19日,周六上午十点。

一辆邮车经过站口,开进了福临乡镇。

从市到乡,邮车里边托运着少了很多,只剩零星邮件、邮包,其中有一封不起眼的邮件,收件人是“杨嘉瑜”。

诛仙稿件从寄出到寄回,时间正巧是七天,远低于叶彩所获悉的十五天左右的回复时间。

显然,诛仙在初审环节,就给阻截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