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第九十一章:三君薨,一圣陨,仁者无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一章:三君薨,一圣陨,仁者无敌(2 / 2)

洛瑜见到这一幕,忍不住落下泪来,洛氏不过是些许的恩惠,哪里能值得这些人如此呢?</p>

他泣声道:“各位父老,还请快快请起吧,大雪漫天,跪在此地,会坏掉身体的。”</p>

一曲颂圣完毕,众人知道若是如此,洛瑜是不会走的,便纷纷起身,在大雪之中悲戚垂泪。</p>

洛瑜一行人急行回到宫中,一问之下,洛言刚刚清醒过来,已经很是虚弱,大雪之下,多是葬生,怕是就在今日了。</p>

“父亲!”</p>

洛瑜待寒气微微消散,才走进屋中,他的妻子西施正在照顾他的父亲。</p>

孔子执笔立在桌案之旁,他和洛言相识数十年,现在来送一程,并且记史。</p>

洛瑜径直走过去,将父亲温暖的手握住,在脸上轻轻地摩挲着。</p>

洛言轻声问道:“公族和国人的生活都还好?”</p>

“回父亲,好。”</p>

“可有肉吃?有酒喝?老人没有劳作吧?男子能习武吧?女子没有被卖为奴的吧?”</p>

洛瑜泪如泉涌,哽咽道:“父亲放心,儿臣都会安排妥当。”</p>

洛言回忆道:“为父这一生,做太子数十年,所以常年奔波在外,就是这些公族和国人将自家儿郎送入军中,才做出一番成就。</p>

瑜儿啊,你是有才能的,昔年你试炼完成之际,曾说过的话,可还记得。”</p>

洛瑜泣声道:“记得,永远仁慈的对待洛国子民,像是爱自己的儿子一样爱他们。”</p>

洛言脸上带着满意的笑意,不住的说着,“仁者无敌!仁者无敌啊!”</p>

听到这些话,孔子的眼中几乎有泪要落下来。</p>

洛国就是他心中的理想国,洛国的君主就是他理想中的君主,他心中有无数的思绪翻滚。</p>

他的目光望向了遥远的洛邑,突然难以抑制的升起了一个想法,“如果六百年前,武王将王位交给素王时,素王没有拒绝呢?</p>

现在的邦周会是什么样子?</p>

还会是现在这样的人间炼狱吗?”</p>

这个想法一出现他就打了一个寒蝉,做了一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学问,却在生命的最后,怀疑起了这一切。</p>

“父亲!”</p>

洛瑜一声悲鸣,无数人哗啦啦的冲了进来,纷纷悲声痛哭,孔子抹了抹泪,在史书之上记下了,“冬月酉时,公薨。”</p>

痛哭之声,从宫中传出,仅仅片刻,整座昭城之中全部都是悲戚之声,随着代表国君逝去的钟声响彻夜空,浩大的颂圣之声从宫中传来,十万人同唱素王安魂,送别一位仁慈的国君。</p>

一年三君薨,签订弭兵之盟的五国之中,属于姬姜联盟这一方的已经全部逝去,颖水和议的姬姜四国之中,也只剩下吴侯庆忌。</p>

孔子一路从雪中走来,他听着响彻洛国上空的颂圣之声,热血又沸腾起来,回到屋中取出自己所著的书,开始修改起来。</p>

他这一生,少年之时在学宫之中求学,前代洛侯辞认为他是大贤之人,待他很好,恩情很重,太子言与他与友,言必称仲尼公。</p>

后来他想要在这世上行王道,却被拒绝,于是他离开了洛国。</p>

他带着无数的学生,拜访了一个又一个国君,宣扬他的学说,但是一个又一个国君拒绝了他。</p>

他经历了雨雪风霜,却矢志不渝。</p>

所有的国君都想要立刻就能富国强兵的法门,但是这世上除了掠夺,哪里有这些的法门呢?</p>

孔丘是何等智慧高深的圣人啊,他难道真的不懂那些吗?</p>

他的学生问他,既然君主想要强国,为何不顺从他呢?</p>

孔丘沉默许久,说道:“强大了君主,却让子民成为奴隶,这是不对的。</p>

稳固了君主的统治,却让子民脑袋里面空空如也,这是要推翻他的。</p>

让子民饥饿,不断地劳作却只能果腹,这样君主就能更好的控制,这是独夫所做的。</p>

素王的道路是让国家和子民一起强大,我遵从素王的道。”</p>

现在回想起来,孔子眼中微微垂泪,“孝公啊,您明白丘是一定会回来的,您明白天下只有洛国才能实现这些,所以您让丘多多著书。”</p>

当他回到学宫之时,他的弟子发现他似乎改变了一些,他总是平平静静的,倒有些像是昔年的伯阳公。</p>

但是伯阳公是宛如大海一般的静,仲尼公则是宛如太阳一般,温暖如春,问之,则曰:仁者无敌。</p>

直到他病倒,他的弟子们纷纷回到他的身边,他依旧用轻微的声音传授着那些道理,他的弟子们哭泣着开始整理他的言论。</p>

直到弥留之际,洛瑜来到这里,望着眼前这位圣贤,带着崇敬之意问道:“仲尼公,您在学宫数十年,可有什么片语之言要留下吗?”</p>

孔子笑道:“敬鬼神而远之,敬素王而亲之!吾知伯阳公矣!”</p>

言罢,溘然长逝,洛瑜愕然,众人惑之,书之。</p>

……</p>

曾子问曰:何为仁?</p>

子曰:晋文薨,天子赐谥,公卿扶灵,万国吊唁,盛之至矣。</p>

及至襄公薨逝,天下之间,处处颂圣,三千里山河泣血,三百万生民泣泪,此为仁之至矣!——《论语·问仁》</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