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红楼天骄> 第一百九十三章少年国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三章少年国公(1 / 2)

 隆庆帝的话,让贾琮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p>

若是在家守孝三年的话,等过了年以后可以出去走走,到处去看看,多给自己准备一些后路。</p>

但是贾母等人,估计不会同意。</p>

在他们眼里只有自己手握兵权,才有说话的底气,才能让贾家真正的成为顶级权贵,那样的话他们的腰杆子才会挺起来。</p>

表面上确实如此,真若在京城中掌握一营人马,足以震慑一部分人。</p>

其实以贾琮现在的实力,根本就没有那个必要,那点人马自己根本就看不上。</p>

一年前掷弹筒已经研制成功了,经过多次试射,效果非常得好,射程在四百米到五百米左右,达到了预期的效果。</p>

在当前这个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无论是对付步兵,还是骑兵,甚至是攻城,掷弹筒那绝对是战场上的利器。</p>

四五百米的距离,无论是火枪还是弓箭,都威胁不到,不等敌人到跟前就全被打掉了。</p>

有了掷弹筒,不需要太多,只需要带上二十个,在战场上,绝对是所向无敌。</p>

一通炮火覆盖,直接就将敌人的士气打没了,随后大军掩杀上去,绝对是一面倒的屠杀。</p>

带上三千骑兵,二十个掷弹筒,哪怕是面对数万大军,都可以轻松获胜。</p>

带上一万蒙古骑兵,一百个掷弹筒,可以从北打到南,从东打到西,只要弹药足够,足以横扫一切。</p>

虽然现在也有红夷大炮,但是那玩意太笨重了,一般都是用作守城。</p>

可以带着掷弹筒,从它的死角靠近打掉它们。</p>

掷弹筒最大的好处就是轻便,总共才五六斤重,一个人就可以背着到处跑。</p>

有二百亲兵在身边,再加上掷弹筒,贾琮有把握带着家人,从京城全身而退。</p>

当然了这种情况能不出现最好,自己也想过点安稳日子,只要皇上不对付自己,这种情况就不会出现。</p>

不过伴君如伴虎,这可不是说着玩的。</p>

能够当上皇帝的,哪一个不是心狠手辣之辈,连兄弟手足都可以下手,何况区区一个臣子?</p>

所以,必要的后手,还是要准备的。</p>

免的哪一天真的被针对了,若是没有准备,那就只能任人宰割了。</p>

虽然现在都讲究,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忠孝理论。</p>

可是,贾琮完全是后世的思想,对这一套根本就不感冒。</p>

除了对自己的父母和直系长辈,尊敬孝顺以外,也绝不会任由他们打骂。</p>

你对我好我就效忠于你,为你卖命,你若是想杀我,我也不会等着让你杀的。</p>

正如孟子所云: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p>

就目前来说,贾琮因为年龄小,就算功劳大点,皇帝也不会猜忌他。</p>

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只要自己小心点不招惹是非,暂时不会有事。</p>

想到这里,贾琮拱手道:“回陛下,臣没有什么想法,能够晋升侯爵,臣已经知足了,臣是陛下的臣子,一切听从陛下的旨意。”</p>

隆庆帝闻言,满意的点点了点头,这小子,真是一片赤子之心。</p>

这话要是让贾琮知道了,估计得笑喷了。</p>

隆庆帝以这个时代的眼光去看贾琮,那绝对是南辕北辙,谬之千里。</p>

不过在隆庆帝的眼里,贾琮就是一个能打仗,会说话,对自己忠心的少年罢了,绝对想不到那么小的孩子,会是只小狐狸,心里对自己并没有多少敬畏。</p>

哪个当皇帝的不想自己的手下,自己的臣子,既有本事,又听话呢?</p>

现在的朝中文武大臣,大多数都是太上皇留下的臣子,只要太上皇在一天,他们就不会完全效忠自己。</p>

对于这种情况,隆庆帝也是颇为无奈。</p>

贾琮的出现,一是幼年的遭遇和自己类似,多了一份同病相怜的亲近感。</p>

再一个,贾琮直接就投靠了自己,进献给自己不少先进的技术,而且又能打仗,关键还是年轻,没有那些老家伙的弯弯绕绕。</p>

年纪小心思比较单纯,再加上贾琮的刻意,让隆庆帝觉得,贾琮那就是一片赤子之心。</p>

一个会打仗,立下大功,又忠于自己的人,隆庆帝怎么会不喜欢呢?</p>

看着下面的贾琮,隆庆帝开口道:“贾琮接旨。”</p>

贾琮闻言一愣,连忙跪下道:“臣,贾琮,接旨。”</p>

隆庆帝道:“鉴于贾琮在辽东战场上屡立战功,斩杀敌酋,扬我国威,朕心甚慰,特加封为一等宁国公。”</p>

贾琮闻言大喜,期待已经的封赏,终于等到了。</p>

虽然,说是等自己回京再封赏,但是,以那些文官们的尿性,指不定又整出什么花招来,所以贾琮从来就没有抱希望。</p>

随着贾琮势力的增长,对这些已经不怎么在意了。</p>

有个侯爵就足够了,这些只不过是脸面罢了,都是给外人看的,能不能晋封国公,已经不是那么期待了。</p>

不过,隆庆帝能够遵守诺言,贾琮还是很高兴的。</p>

毕竟贾琮现在并没有反心,只想晋升爵位,光宗耀祖,然后,娇妻美妾逍遥过日子。</p>

所有布置的一切后手,只不过是以防万一罢了。</p>

戴权见贾琮愣在了那里,连忙提醒道:“侯爷,还不赶紧领旨谢恩。”</p>

贾琮连忙叩头道:“臣,贾琮,领旨谢恩,叩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p>

隆庆帝道:“平身吧,这个封赏可还满意?”</p>

“谢陛下,能够晋升侯爵,臣就知足了,现在成了国公,自然欣喜若狂,足以告慰祖宗了,臣,多谢陛下隆恩,唯肝脑涂地,一报陛下。”</p>

隆庆帝闻言哈哈大笑道:“你小子,现在是少年国公,慕煞旁人,青出于蓝,尤盛乃祖,两位老国公在天有灵,也该含笑九泉了。</p>

只要你忠心任事,为国效力,朕绝不吝惜封赏,圣旨稍后就会送去你的府上。和朕说说,这些年你是怎么打仗的,送来的战报可是从无败绩,朕倒是有些好奇了。”</p>

贾琮把辽东的这些战役,删删减减,又稍加润色,跟隆庆地讲了起来,听的隆庆帝都一愣一愣的。</p>

心下也是赞叹,这小子还真是打仗的料。</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