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宋吹> 第六百七十六章 赵宋的皇帝重文轻武吗?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七十六章 赵宋的皇帝重文轻武吗?三(1 / 2)

 而且,宋太祖在主持科举考试的时候还出现了这么一个有趣的事,以武定状元!</p>

宋太祖在一次主持科举考试时,出现了个难题,考生王嗣宗与陈识齐在御前争状元,争得脸红脖子粗,各不相让。</p>

太祖甚感为难,两人文章写得都不错,难分上下,看看左右大臣,意见也不统一。</p>

太祖想了一会,觉得既然文采方面二人不相上下,那么便看看谁的武艺更高强吧,于是说道:“要不你俩打一仗吧,谁赢了谁就是状元。”</p>

太祖话音刚落,只见反应快的王嗣宗上去一巴掌把陈识齐的帽子打掉在地,急忙跪在皇帝面前道:“臣胜之。”</p>

太祖龙颜大悦:“行,你就是状元了。”遂以王嗣宗为状元,陈识齐为榜眼。</p>

在宋太祖时期,总体来说,文武还是相对比较平衡的,宋太祖打压武人,那是帝王之术,那个时期的武将集团对于文官集团还是处于优势的,打压武人有利于国家的安定。</p>

等到宋太宗继位后,弄死了吴越国主钱俶,继而将吴越之地收入囊中,此后又将北方的北汉给吞并了,似乎觉得自己的文治武功一点都不比好大哥差,于是开始飘了。</p>

第一次北伐,喜提高粱河车神;第二次北伐,又遭重击!</p>

高粱河车神在继位之前一直做的都是文职工作,可以说是文官集团的代理人,又是经历过五代十国混乱局面的,十分的担心遭受失利的自己会受到来自武将集团的反噬,于是开启了疯狂打压武人模式,杨无敌就是这个模式下的牺牲品。</p>

本来赵宋的武将集团经过了两次北伐失利,已经遭受了重创,回国后还要被皇帝和文官集团联手打压,于是天平逐渐倒向了文官集团。</p>

宋真宗继位后,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赵宋开始进入和平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武人的作用小了,而文人的作用大了,文官集团也开始壮大了,宋真宗那首著名的《劝学诗》便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标志着文官集团已经开始全面压制武将集团了。</p>

宋仁宗继位后,文官集团已经做大,成为了既得利益者。</p>

宋仁宗有感于文官集团与武将集团之间已经失去了平衡,开始大力提拔武人,狄青、种世衡便是很好的例子,但是宋仁宗是出了名的仁慈。</p>

大家都知道,仁慈是个褒义词,但是有句话说得好“慈不掌兵“,不要说帝王了,就是个普通人想要成功,杀伐果断都是必要的条件。</p>

利益集团上蹿下跳,有恃无恐,反正皇帝仁慈不杀人,我还有什么好怕的!</p>

像狄青、种世衡这样的事,放到汉武帝身上试试看!</p>

咸平年间,真宗曾两度要朝臣讨论设置武举,但是在文官集团的强烈反对之下,并未真正建立制度。</p>

宋仁宗在大力提拔武人的同时,于天圣七年下令复行武举制度。</p>

宋仁宗的设想很好,恢复已经停摆了百年的武举制度,使得武人有报效国家的途径,而且也十分希望武举能像科举一样,带动民间的习武之风,改善武人的社会地位。</p>

可惜宋仁宗还是太年轻、太仁慈了,不知不觉间便被文官集团玩弄于股掌之中。</p>

恢复武举是文官集团提出来的,说是忧心军事人才不足。</p>

老百姓都知道黄鼠狼给鸡拜年,那是没安好心。文官集团好不容易压制了武将集团,难道突然间圣人附体了?</p>

让我们来看看文官集团的骚操作吧。</p>

富弼在景祐元年上书仁宗,指出当时的国家情势是“文既富矣,武未甚备”,一旦发生内乱或外患,都将导致极大的危机。</p>

等到宋仁宗同意并恢复了武举,文官集团便开始强调制举中的武科或武举取士都无法录取到人才,由于当时“重文雅而轻武节”的风气(这股风气是谁带出来的?后面细说!),参与制举的现任官员无意于武职,制举的武科根本无人应考;而武举测验射箭与骑术的做法,只能挑选出优秀的士卒,也难以吸引才德之士。</p>

宋仁宗一听,说得有道理啊,该怎么办呢?</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