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境内发行金银币的可行性你们论证过了吗?”</p>
“我们调研过,朝廷的银锭大多用于税银,种类不多,造型粗糙,铸造成铤的形状,有五十两、二十五两、十二两半(十二两)、六两等。”</p>
南宋银锭的外观神似一块肥皂,还有很多蜂窝状的凹凸。或许是因为“丑”的缘故,前世影视剧作品里,很少看到银锭出现的镜头。</p>
银锭防伪和计量,全靠发行者在银锭上刻印的文字说明。</p>
“京销铤银”是宋银铤最为常见的铭文,意思是京城金银交引铺销铸的铤状白银。宋末元初胡三省《通鉴释文辨误》中记载:“今人冶银,大铤五十两,中铤半之,小铤又半之,世谓之铤银。”此外,还有“京销渗银”、“京销细渗”、“京销正渗”等。</p>
与之配套的戳记,通常有临安城的地名、金银交引铺名、金银铺主或金银匠名、重量等。</p>
“银锭发行时间长了,信誉也有所降低,收银者为辩真假,大多用牙齿咬一下,根据软硬来判断。导致本就不美观的银锭上尽是齿痕,更加丑陋,且容易传染疾病。”</p>
“而我们有远超这个时代的金属提纯和加工技术,以及高精度冲压机,金银币造型有极其细腻的图案、花纹、间断丝齿以及整体抛光工艺,整体十分精巧美观。相信达官贵人都乐意收藏和接受这样的大额币种,当然,我们要做好银行的兑换工作,随时防止挤兑,通过几年时间,信用完全建立起来后,占领各王朝的高端货币市场还是信心十足。”</p>
“纯度方面你们是如何考虑的?”</p>
南宋银锭戳记花银表示银的成色和优劣等级。含银量、成色愈高,兑换价值也愈高。对白银的不同等级品质分为:真花银、细渗银、花锭银、锭银黄、真光银、渗银、十分银等8个等次。真花银为最高等级的白银。</p>
“我们经过实验,纯度92.5%搭配7.5%的铜,能保持银币十分美观的前提下,耐磨程度更高。但银币和宋庭的银锭一样,也易氧化发黑。近期我们研究出通过给银币表面电镀一层金属镍,可保持3-5年光鲜亮丽。但这种工艺距离工业化还要一点时间。”</p>
这已经很高了,距离现代最近的银币是袁大头,也仅仅是80%的纯度。中华阁此举,也是想在纯度上相较市面上的银锭,更有优势。</p>
“黄金太软,金币的纯度我们多次实验后,在保持亮丽的外观前提下,80%纯度再适当加一些耐磨损的金属,可以更加持久和防伪。”</p>
马速点点头,赞同这个方案。</p>
黄金比白银更软,若不做成合金,在流通中很容易磨损。80%的纯度高于前世首饰常见的18K金(75%纯度),即使降低到这个纯度,制作出来的金币也不易氧化、变色,即使添加了镍、银、锌之后,也非常亮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