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大明:我有无数生活技能> 第三十章:不小的数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章:不小的数目(1 / 2)

 哪怕是稍小的烧火树枝。</p>

也基本找不到多少。</p>

闽广地区经过两宋以及前元的发展。</p>

到了明代中期也算是人口较多的省份了。</p>

小的山林都被开垦成了横田。</p>

不适合种植的地方。</p>

在洪武年间,也都被朱元璋下令种上桑树。</p>

桑树是福建重要的资源物。</p>

不能随意去砍伐使用的。</p>

幸运的是,福建的冬天算不得寒冷。</p>

不需要过多的取暖物资。</p>

这也是自宋朝后,南方经济逐渐强于北方的主要原因。</p>

中原地区在经过多朝的砍伐消耗后。</p>

冬天取暖的成本逐渐膨胀。</p>

在南方粮食补充上来后。</p>

北方地区便更加难生存了。</p>

张洛内心思绪了一阵。</p>

西方的近代工业革命不光是提高了机器的作用。</p>

重点是高效的机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p>

煤炭,石头,还有天然气的发现。</p>

让隐藏在地底的能源代替了传统的树木。</p>

从而使生产力急速发展。</p>

故而使得工业机器拥有了,强于肉体几百倍的作用。</p>

想回到闷炉制盐法。</p>

明朝的闷炉法最大的缺陷就是耗料大。</p>

这也是盐场里的盐匠又被称为炉户的原因。</p>

盐匠的主要工作就是烧炉。</p>

从洪武年间设计灶炉户籍开始。</p>

就允许炉户使用附近的农田和芦苇地。</p>

小部分盐场还允许炉户上山开采树木。</p>

但到了嘉靖年间。</p>

盐场周边的山林都出现了开采过甚的情况。</p>

一些芦苇田也因为过度的开采,慢慢枯竭了。</p>

到了这种地步,炉户们需要向周边官府请求材料支援。</p>

有了烧火的燃料才能产出盐来。</p>

装好了精盐之后。</p>

张洛又想起了晒盐法的一个缺陷。</p>

东南沿海地区再过几个月会进入台风多发时。</p>

到了那个时候,经常看不见太阳就晒不了盐了。</p>

张洛还是得抓紧时间多制点盐。</p>

将石盘多凿些出来。</p>

趁着春季好好的大赚一笔。</p>

忙活了几天后,到了月末。</p>

张洛叫来小愣子张旺生说道:</p>

“今天鬼市应该开着吧?”</p>

张旺生看到张洛这几日。</p>

上午在海边忙活。</p>

下午在厢房里张罗。</p>

也不明白,张洛为了一斤十几文的粗盐在搞些什么。</p>

十几天繁忙下来。</p>

制出的粗盐不过七八十斤。</p>

加起来才七八百文。</p>

离县衙要交的三十多两罚银可差远了。</p>

福建的粗盐本就难卖。</p>

县里盐场产出来的官盐。</p>

也就十文钱一斤。</p>

很有可能根本卖不完。</p>

鬼市本来就有几家卖粗盐的。</p>

已经有人卖了。</p>

为什么非要买张洛的呢?</p>

可是看到张洛一个书生都这么上心。</p>

张旺生自己也没有挣钱的本事。</p>

小愣子也只能带着孩子们跟着张洛奔波。</p>

听到张洛又打算去鬼市。</p>

张旺生揉了揉眼睛说道:</p>

“今天鬼市开着的,张洛哥打算去卖盐吗?”</p>

“打算上手试试,这里鬼市有哪些规矩?”</p>

“卫所里有鬼市买卖经验的人吗?”</p>

张旺生一脸不解的说道:</p>

“在鬼市卖东西,只要和当日的市吏交代好就行。”</p>

“等到结束收摊的时候会有人来收税。”</p>

“如果咱们在后阴街摆个摊。”</p>

“一夜交几十文固税就行。”</p>

“张阿公以前是这么说的。”</p>

“有经验的人,我们直接去摆摊不就行了吗?”</p>

张洛解释道:</p>

“你一个小娃娃,我的身材过于招摇。”</p>

“不适合直接在鬼市摆摊。”</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