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明代仕女育成记> 第二卷 试梅妆 第一回 喜与悲(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卷 试梅妆 第一回 喜与悲(1)(1 / 2)

 第一回 喜与悲(1)

弘治十三年的春天已经来到了。三月里,不仅早已冰雪消融,晴朗的天气也越来越频频出现,好像在提醒人们:不用再继续躲在家里取暖了,快点出来享受春天的美好气息吧。

但是对于身在德王府里的人们来说,事情可还没这么简单。

往年,无论是季节如何变换,王府里那些主子们的享受和生活,其实都没有太大差别。既不用像贫门小户之家那样担心天冷了没有御寒衣物、也不用担心在夏天里气候过于炎热而热得没法好好休息,可以说,他们一直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可是如今,这些在外人看来无比向往的日子,在他们自己看来,却远比不上某些事情来得重要。好比说,最近皇帝在想什么?

可别小看了这个问题,因为那个远在京城里的统治者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关乎到他们王府的生死存亡。皇帝要不要罚?不罚自然最好,可是如果要罚,德王和他的家人们也只能全盘接受,因此这些天里德王朱见潾也常常思索,万一皇帝真的怪罪下来。他们将要怎么避过一劫、从而使得皇帝可以回心转意?

根据前不久得到的消息,兖州鲁王府那儿,鲁王世子已经病入膏肓,也不知剩下多少时日了。当得知这个消息时,德王问明白后便知道,原来这个消息也是在当地传开有一段时间了,如今才被自己所得知。因为自从钦差来过济南后,德王府与外界的消息,忽然变得闭塞起来了,这其实也是德王的一点苦心——这段时间在任何事情上面都保持低调,期望京城那边得知后,能够明白到德王府确实无意与皇帝唱反调。所以在听到这件事后,德王甚至怀疑,现在鲁王世子是不是甚至已经过世了。

可是就算是拥有鲁王未来继承人身份的世子死了,德王府这儿恐怕也不知该不该像往常那样派人送去吊问。现在这种非常时期,鲁王府被皇帝问的罪、比德王府还要严重,所以那些早已收到消息的各家王府,也根本不敢派人上门去问候一声,生怕招来祸患。而德王府更是要小心行事,因此在与自己的官吏以及妻子商量过后,德王决定还是迟些再派人去鲁王府,毕竟现在不止是自己这边有麻烦而已,鲁王府那边可能也不想招待外客。

三月初,京城那边再次传来了消息。这一次,皇帝派来的钦差并非锦衣卫之人,而且来之前鸣锣响鼓开道,显得十分气派的样子。德王府门上人早已得了消息。连忙向内禀报。通过层层通报后,德王朱见潾知道钦差前来,心想可能是要向下圣旨的。他一边不免心中惶惶,一边连忙整肃衣冠,命人设下香案,连忙出门迎接。

当钦差到来后,德王自是上前迎接,行大礼。那时他暗暗观察面前的钦差,见对方面带笑容,十分和蔼的样子,倒有些诧异。难道是皇帝不打算追究自己了吗?可是再一想到上回那个锦衣卫同知,不也一样是满面笑容吗?可照样是问得毫不留情、而且步步紧逼。不过如果此次来下圣旨的钦差还要追究王府的罪责,但对方并没有带来人马军卒,显然又不像是要下狠手的样子。想到这里,德王的心里又不免纷乱起来。

钦差站在香案面前,向德王及其身后那一大群府中官吏们宣读圣旨。开始时那些什么“奉上谕”一类的话,德王耐着性子听下去,当听到对方念到圣旨中“德王恪守己职,居齐邦而谨奉上命,朕心实慰”这话时,德王明白。皇帝是准备原谅自己了!之后他再仔细听着圣旨当中的内容,并没有责怪自己和王府的意思,更让德王放下心来。当钦差念完圣旨之后,德王及众官吏们又再次高呼万岁,三跪九叩首行礼。

“王爷请起。”

这时德王看着钦差的笑容,才总算能够确定:这并非另有他意的笑,而是友好的笑。他与钦差之间,自然少不得彼此寒喧客套一番,同时德王不住地感谢皇恩、感谢钦差为他和他的家带来这样的好消息。钦差看到德王一直称颂皇帝的恩德,不禁拈须微笑(他回去也必须要将与德王的谈话一一上报给皇帝),显然非常满意对方的回答。因为自家平安无事,所以德王心思也活跃了不少。他试探着问对方,鲁王府那边的情况现在如何,可有接到圣旨?对此,钦差一笑说道:

“皇上仁厚,虽鲁王有不当,亦一并赦免其罪,只令其近日在府中好生做做学问便是了。王爷只怕还不知哩?鲁王世子,近日已然病逝了。皇上念其同为宗亲,还命礼部拟好号赠来,此旨一下,那边上下都感恩戴德不尽哩。”

德王当然也与对方一起,称赞皇帝的种种好处之类的。没想到鲁王世子还是没熬过去,大概是之前身体就有问题,再加上经不起那样的内心折磨,所以才一命呜呼了。不过,最大的好消息,仍然是两家都没事。不仅没有追究,而且从圣旨来看。已经得到了皇帝的原谅。德王明白这一点,觉得整个人心里都踏实了许多。

苦留钦差在王府不成后,德王又亲自送对方出门,如果不是因为祖制规定藩王在属地内不能轻易外出,内心感激不尽的德王说不定会将钦差一直送到济南城外也有可能。回府之后,他与自己的两位长史商议一番,又命人去准备吊丧的事宜和人选,然后便进内庭来。

在内庭之中,王妃等人早已收到消息,知道钦差已经上门来了。王府的家眷们齐聚在东宫荣德殿这儿,一起等候消息。当德王将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己的正妻时,王妃于氏欢喜得眉开眼笑,不住合十念佛,又回贺自己的丈夫。虽然后来不免又讨论几句鲁王府丧事的事情,不过也依然无法减少他们心中的欣慰之情。于氏高兴得直说:

“如今真真是喜事盈门!皇天菩萨、列祖列宗保佑着,咱家能重得圣上眷顾,这比什么都强!连鲁王府也无事,可见圣意仁德。”

“正是哩。虽说无事,只是咱们家中还须管束着点才好,不可才刚好了,又闹出事儿来。”

“王爷吩咐,妾身都记下了。”

之后他们又再说了些家务事,德王便离开了。在荣德殿这儿。王妃命人将原本在偏殿中等候在一众家人都叫了来,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他们。众人当然也非常高兴,觉得心头的大石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知道鲁王府在同样平安无事的同时、还得办起世子的丧事时,璇真不禁想:

“一喜复一悲。不过总算一家平安,也总好过一家被废。”

什么被废、被圈禁这样的事情,并不只是空上楼阁而已。就算身为藩王或宗亲,以往也有过不少人曾经落得那样的下场,凄惨自不用说,即便是他们的家人,也无法幸免糟糕的下场。如果皇帝执意不愿放过鲁王德王,那么无论先前多么尊贵多么有地位。鲁德两家都不可能违抗皇命。所以这一回,鲁王府跟德王府两家都没有得到皇帝的怪罪,可以说是很幸运的了。

前些日子一直高悬在众人心头上的那把利剑撤去了,德王府上下当然都喜形于色,就连下人们平时私下里聊天,也能听见之前不是那么常常出现的笑声了。而且,对于内庭当中的女眷们来说,这些天又要迎接一件喜事了。世子的侍妾临盆在即,虽然只是庶出,但到底是世子的头一个孩子,所以王妃也吩咐自己的长儿媳妇,要她好生安排一切,预备着生产那一天的到来。

三月中的一天,世子的侍妾金蝶儿开始有作动的迹象了。按照之前就已经做好的准备,良医所那儿的良医前来诊脉,至于接生的稳婆、人手、还有那些草纸绷接等物,当然都一一不缺。作为主子的世子与世子妃,可不会只顾着等候生产的消息而已,他们还像往日那样,该干吗干吗去。至于产房那边的消息,自然会有下人过来回报,根本不用他们开口询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