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古往今来,那些在各自领域做出杰出成就的人,多是虚心好学之人,他们虚心求教的对象,是不拘于何人何时何地的。或许正因为如此,成功才如此眷顾于他们。这是一种“礼”,更是一种成功的必然途径。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其释义如下:一次,孔子来到周公庙,每件事情都发问。有人便说:“谁说叔梁纥的这个儿子懂得礼呢?他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向别人请教。”孔子听到后,便说道:“(不懂的地方就问,)这正是礼呀。”孔子说这些话是在担任鲁国司寇时,此时他已到知天命的年龄了,他的知识、为人,那时早已闻名遐迩,他真的对太庙的一切一无所知吗?显然不是,其所以“每事问”,正表现了孔子处处谦虚、谨慎,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治学精神。
常言道,大海之所以为大,在不拒细流;高山之所以为高,在不辞壤土。知识不惧多,学问无止境,不知则学,精益求精,既是做人的道理,也是求学的“捷径”。古今之伟人、名人,在学业、事业上有造诣的人,莫不具备“每事问”的精神。有“神医”之称的我国古代医学家华佗,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各科,其中,尤以外科最为擅长。华佗成名以后,来寻他诊治的人非常之多。
某日,有一年轻人前来看病,华佗询问检查过后得出结论:“你所患之病为头风病,药倒是有,只是药引子无法寻找。”
“需要用什么做药引子呢?”
“生人脑。”病人闻言吓了一跳,这药引确实无法寻找,于是,只得失望地回家了。
一段时间过后,年轻人又遇到位老医生,老医生问他:“你可曾找人看过?”
“我找华佗看过,他说要用生人脑做药引。”
老医生摇摇头,说道:“不必非用生人脑,你去找十顶旧草帽,熬汤喝了就可以。记住,一定要找人家戴过多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