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武侠修真>鬼雨仙踪> 338 人生的彼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38 人生的彼岸(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收回目光,山伯转头望向台下的公孙起,叫道:“公孙兄,我们下去看看!”

公孙起摇头,神色淡然:“不了!我守在这里,你们下去!”

“也好!我们会尽快出来。若是三日不回,只恐阎君怪罪。”

英台在空中唤道:“梁兄,你慢点,让我先下!”说着径直落向敞开的洞口,先于山伯飞了进去。她觉得自己的功力要高一些,因而遇事总想冲在前面。

山伯虽然知道底下很安全,但也不敢大意,当下急忙跟上。

洞口很小,下面是一个又一个的台阶,蜿蜒曲折,消失在云雾中,看不见尽头。

时候不大,两人穿过烟云,眼前变得豁然开朗!

入目是一个幽静葱绿的山谷,苍松翠柏,飞泉瀑流,绿草如茵,山花烂漫,除了没有飞鸟的啼鸣,略微显得有些静寂之外,其余感觉跟人间的风景胜地别无二致!

叮叮淙淙的小溪边,矗立着几间白石垒成的屋子。

石头很光滑,仿佛白玉一般。

“呀!真是好地方!我喜欢这儿!”英台欢快的叫着,纵身飘向石屋。

山伯也跟着跳下台阶,轻轻飘落在屋前。

屋门敞开着,一眼望去,内部摆设十分简单,除了石床,石椅之外连锅灶都没有。也不知茅焦的四百年是怎么度过的。

待到漫步周遭,看见小溪边长满的黄精、贝母以及各种灵药、幽草之后,山伯才明白过来:这里不是人间,而是处于冥界。作为鬼身,不过是一股魂魄。稍微吸食点草木芳魂就够了。如果硬要吃饭,大鱼大肉的,反而不利于修行。只有食不果腹地下乘鬼魅,赶上鬼节外出的时候,才会饥不择食,什么都吃。

放眼望去,石屋后方数十丈外。靠近山岩的地方。有一道光洁的石壁,上面隐约刻了字。

山伯记着茅焦的话,心有牵挂,连忙唤了英台,急匆匆跑过去。

来到近前,才发现石壁跟前还立着一群高矮不一的石碑,粗略一数,大约二三十座。隐约形成碑林的样子,每块石碑都刻满了碑文。

山伯不忙去看碑文。而是抬头望着石壁。

白色地石壁上印着手指粗细地金黄字迹。字字相连,灵动无比,仿佛有人以指代笔,而成,勾画而成。

碑文古朴,不知有多少年了。

山伯仔细辨认,只见上面写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人之大事,唯立与求。立有三立。立德。立言,立功;求有三求。求知,求善,求生……”

看起来是一段修行的导论,山伯一面细读,一面揣摩,用自己的话翻译古语。

“人生在世就是不断的找寻,找寻一条通向彼岸的道路。一路行来,要明白各种各样的事理,这是一个求知的过程;要追求仁善,寻找爱人,提高自己的道德标准,这是求善地过程;想找长生不老的方法,力求多活几年,最好能永存世上,这是求生地希冀。每个人都在努力追寻,然而能达成目标地又有几人?

求知很难。人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越是求知,越觉得自己的局限。年少时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年长时才知道一无是处。学问越大,越是惶恐,越是谦逊;学问越小,越是矜夸,越是无畏。

求善也难。人都想做好人,然而又管不住自己。想要行善,偏偏去做坏事。是人都有罪性,贪、嗔、痴常伴一生。试问古往今来,谁人臻于至善?

求知、求善都很难,求生就更难了!

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到头来都是一个死字。

越是成功的人,死时越是惋惜;越是普通的人,死时越是平静。(翁美玲死了,令世人嗟叹;张国荣自了,令人惋惜。村翁村妇,碌碌一生,死时却带着欢喜。

全知,至善,长生,那种美妙的境界怎样才能达到?

大海茫茫,何以抵达人生的彼岸?

有没有一条小舟,可以载我过去?

夫子言:朝闻道夕死可矣。

如果能找到通天的大道,就算死也值了!

请问诸君,大道何在?何以成神?”

石崖上只有询问,没有答案。

山伯看得迷惘,心中若有所思,然而又禁不住摇头。

对于仙道、至圣的追求,他一直在探索之中,至今没找到答案。

曾经有一度,他以为只要从天青石、仙药中吸取真元,日久天长就能修成神仙,然而当他看到石崖上这段话,又觉得以前的想法可能有些不对:难道说求仙只是吸取真元?只是提高功力?如此下去就算能长生,也无法达到佛陀、天帝全知、至善地境界!就算成了仙,也只是不入流地小仙!真正的大神必然伴随精神力和心境地巨变,首先要克服自身的缺点,让自己做一个完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