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官兵还未反应过来,王横巨大的铁掌已切在他的后颈上,他顿时双眼一黑,一头栽到了地上。
“大家赶紧将车子推到一边,留出通道,然后操兵器,扼守城门,务必坚持到我们的骑兵部队赶来。”王横一边捡起官兵的长枪,一边迅速下令。
城门口的另外几个官兵发现势头不对,快速杀了过来,其中一个从口袋中拿出一个哨子,吹了起来,凄厉的哨声传出了老远。
王横已持枪迎了上去,他是一员勇猛的战将,这几个官兵在他的眼里可算不了什么。长枪挥舞之下,不到片刻,几个官兵尽皆了账。
可城门口官兵的哨声已惊动了城墙上的官兵,一名官兵千夫长带着数百官兵向城门处杀了过来。
先进城的巴中战士将车子都推在了两侧,这样就形成了一道防御工事。他们躲在工事之后,用连弩、冲锋弩不停地射杀官兵,从城墙上扑下的官兵虽多,一时之间竟越不过他们的防线,不过由于对方是居高临下,弓箭攒射之下,他们的人员也在不断地减少。
这样僵持了片刻之后,官兵终究人多,轮番进攻之下,已突破了巴中战士的防线,眼看他们就要杀进城门洞时,忽听背后一阵呐喊,后面的官兵不停地倒下。原来,最先分批化装进城的两百多巴中战士赶到了,在他们的一阵猛烈地砍杀之下,冲到城门洞附近的官兵被全部消灭。
可他们的优势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大批的官兵到达,他们又陷入了苦战之中。
算上王横亲自带领的车队人员,此次进城的巴中战士一共有五百人,在经过了两轮冲杀之后,现在仅剩下了两百来人,可见战斗是多么的激烈。幸好城门附近的地方不大,否则在数倍于他们的官兵攻击下,这些人就算是巴中的精锐,也早已被消灭了。饶是如此,在官兵的远射近攻下,他们防守得也非常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士的数量在不断地减少。
王横站在城门的里洞口,一杆长枪上下翻飞,碰上的官兵无不血肉飞溅。他已负伤多处,其中一箭射在了他的大腿上,扎了个对穿,伤势相当沉重。可他仍是死战不退,连箭也来不及拔出。现在已到了关键时刻,若是让敌人攻进城门洞,将城门关了起来,城外不远处的己方骑兵就无法进城,整个行动就会失败,自己的几百部下也白白牺牲了。因此,他一边挥枪拒敌,一边高喊:“弟兄们,再坚持一下,我们的骑兵就要到了,一定要将敌人阻挡在这里,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那些巴中战士听了他的喊声,无不振作精神,全力抵抗,浑然不顾自己的伤亡。官兵虽多,在他们的拼死抵抗下,却也一时拿他们没有办法。
就在王横的力气快要用尽时,巴中的骑兵终于赶到了,钢铁的洪流冒着城墙上密集的箭雨,涌进了城里,当第一个骑兵从身边驰过时,王横再也坚持不住,一屁股坐到城墙边,不住地喘息。
冲进城的巴中骑兵的进展并不如想象中的顺利,由于已有了一段准备时间,官兵在大街上摆布了密集的长枪阵。在这狭窄的街道之上,长枪兵可是骑兵的克星,虽然巴中骑兵手上持有冲锋弩这种新式武器,在攒射之下伤了不少的官兵,但失去了骑兵冲锋的优势后,进攻的速度仍是不可避免地慢了下来,而且随着官兵后方弓箭手的反击,已有不少的骑兵中箭落马。
就在北门陷入苦战的时候,东西两门也开始了短兵相接。与北门外的一马平川不同,东西两门外不远处就是密集的山林,李存孝早已命两支步兵埋伏在那两处的山林中,随着攻击命令的下达,两支步兵分别快速向前推进。虽然步兵前进的速度慢,但由于距离近,两支步兵部队几乎是在骑兵进入花阳城的同时就对东西两面展开了攻击。
花阳城的官兵统领在接到北门敌袭的报告后,就命令东西两城的守将派兵增援,可还未等他的传令兵出发,就接到了两城守将发现敌人的报告。他虽然料定敌人的主攻方向在北门,可面队两城守将关于敌人数量约为一万的报告,他也不敢再命令他们派兵,因为两城本来守军就较少,分别只有两千人,防备一万人的攻击已经很吃力了,如何还有余力增援?他只得亲自去到北门,将那里的五千军队做了最大程度的调配,以期望能将北门守住。
东西两城外的巴中军队的弓箭兵最先到达,他们利用人数多的优势,轮番射击,将城墙上的官兵压制得抬不起头来,攻势之猛烈,叫城墙上的守军将领不得不认为这里是主攻方向,更不敢派一兵一卒到北门增援。随着巴中军投石机的到来,东西两面的战斗已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若不是接有严令,东西两面的攻击只是为了吸引官兵,不得因强攻而导致大量的士兵伤亡,李立相信凭自己的兵力,在开战半个时辰之后,自己的士兵已经蹬上了花阳的城墙。
北面,巴中骑兵悍不畏死地挺刀而上,在长枪入体的一刻,将来不及拔枪的敌人斩杀,虽然这样将对方的长枪阵冲开了几个缺口,可损失却太大,一两个骑兵的人命才能换对方一条。李存孝的骑兵毕竟成军不久,大都是从步兵转职而来的,马上作战的经验不足,尤其是在城池中狭窄地段骑马作战更没有经历过,只知道强打硬攻,不知道寻求它法,大量损伤也就不可避免了。
可是王横却承受不了这种损失,这些战士都是巴中军的精锐,虽然马上作战还不是很精通,可也是步兵中的精华。再说巴中郡的骑兵本就不多,如何还能这样消耗下去?他本是骑兵中的优秀将领,又在步兵中待了一段时间,两种兵种的战法都熟悉,此时看了战场上的形势,立即就有了应对之策。
热心的读者大大们,请你注个册,然后将本书放上你的书架,让本书有一个个封推的机会,以便我有继续写下去的勇气和动力,拜托了,致以无上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