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铭卓大声指挥着身边的部队迅速聚成防守的阵势。长枪手和刀盾手压住阵脚排成密集的方阵。在这么近的距离里,弓弩已失去了作用,所有的弓弩兵扔掉弓弩,拔出刀剑应战。一连串清晰有效的命令发布后,他身边的部队恢复了正常。
可总的形势仍是义军占了上风,部下临死前发出的惨叫声不停地传来,狄铭卓紧握战刀的手指关节处因为用力过度而有些惨白,骑在马上的身躯也微微晃动。似火骄阳下,他却觉得如同置身于寒冬腊月。
队伍最前面的秦思远、山扎敖、山鸾秀已带着部队杀回。山扎敖陷入了彻底的亢奋中,他圆瞪着血红的眼睛,挥舞着巨斧嘶喊道:“跟我杀!”踏着地上的尸体,他率先冲进敌人的前队。到处都是官兵,他也不怕伤到自己人,巨斧快速有力的劈砍,很快便杀进了敌人的中间。
秦思远的钢刀虽然不如山扎敖的巨斧沉重,可杀伤力更在他的斧头之上。他的钢刀迅捷飘逸,寻隙遁缝,专门找官兵的关节等致命部位下手,每一次挥出,必有一个官兵倒下,好象是在演绎着一门杀人的艺术。官兵见了他如此高明的杀人之术,无不变色,纷纷闪避,可在这官道之上,到处都是士兵,又如何闪的开?也只有引颈就戮了。
山鸾秀也不甘示弱,充分发挥她擅跑的优势,在官兵丛中东奔西走,手里的蛮刀却一刻也没有停留,带起一路的鲜血。她前次被官兵追杀了三天三夜,早憋了一肚子气。那日在偷袭官军骑兵时,由于疲劳,也没有报复到位,今天可要出一口恶气了。
战场上的形势对官军越来越不利。本来,官军的兵力在义军的两倍以上,加上又久经训练,若是在开阔之地,排列阵形作战,义军无论如何也不是对手的。可如今他们在官道上成了一长条,被义军截为几段,有的地方官军多,却根本找不到义军作战,只能空耗着;有的地方官兵的数量却远少于义军,被对方压着打。义军单兵作战能力强的优势在这里发挥无遗,而官兵整体作战能力强的优势却一点也不能发挥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官兵的士气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官道两旁的水塘里仍有义军战士源源不断地冲上来,官兵根本不知道义军到底有多少兵力。此地已是长宁境内,也是高山族义军的大本营,义军的数量会不会是自己的数倍以上?不少的官兵心里早已有了这样的疑问。这样一想,他们的士气便显得更加低落起来。
官道的前头,秦思远三人带领着几百名义军,猛烈地冲击着敌人的部队。远远地看上去,他们就象是惊涛骇浪,奔腾着,咆哮着,毁灭敢于阻挡的一切。一些想顽强支撑的官兵,还没有将自己的武器挥出,刚刚排起的薄弱阵形很快就在义军强劲地冲击下灰飞烟灭。
骑在马上前后冲杀的狄铭卓已经渐渐陷入了绝望,前面拦路的义军虽然阵伍稍显散乱,可在为首的两男一女带领下,攻击力出奇的强,不仅牢牢地扼住了去路,还不断将自己的队伍向后逼退,官军冲破阻碍到达长宁城下宽阔地带的想法根本就不现实。而自己队伍的两侧,形势变得更加恶劣,不少的地段已变成了空地,那里的官军已全部被消灭,攻击他们的义军又加入了其它的战场,更增加了其它战场的压力。
悔意不可抑制地浮上脑海,他懊恼当初在马鞍山上时没有听从廖施谆的劝告,控制部队的追击速度。如果当时听从了他的建议,稍微稳重一些,不想着急于报复义军偷袭先头部队的仇恨,也许就不会发生眼前的一切吧。
水塘里终于不再有义军出现,可此时战场上义军已完全占据了上风,他们的兵力虽然仍没有官军多,可个个士气高昂,战意十足。反观官军,士气低落,反击无力,完全是一副被动挨打的样子。
狄铭卓知道再不迅速作出决定,自己的这支队伍很可能就要葬送在这里。他环视了战场一眼,钢牙紧咬,终于下达了全军撤退的命令。
命令一下,官军纷纷掉头往马鞍山方向边打边撤,由于他们整支队伍被截成了数十段,撤退起来也非常困难,开始追在前面的士兵自然此时落在了最后,为了能逃出一条生路,他们中的好多人干脆从路边的水田里绕道走,有的甚至跳到水塘里游水,当场就有好多人被淹死了,一些在田里跑得慢的士兵也被随后追上的义军消灭。
好在官军还有几千骑兵,在原地作战也许不行,但撤退起来倒占了不少优势。狄铭卓在骑兵的保护下首先撤退到了马鞍山上,等他收拢残兵时,发现来时的两万五千战士此时已剩下不足一万,而且不少人还带着伤,他直欲大哭一场。
激战后的官道上血流满地,长长的官道上,残肢断刃比比皆是。胜利的欣喜一过,义军战士们就被眼前凄婉的场景深深震撼,这满地的死尸当中不仅有官兵,也有他们的同胞,他们的的兄弟。他们默默无语的在死尸堆中翻寻着,试图找到还活着的人。围聚在秦思远身边的义军将领们脸上也没有笑容,很多人真正第一次领略到战争的残酷,前天晚上虽然也经历了大战,但那毕竟是一面倒的战斗,没有死伤这么多己方的战士。十几处伤口流血的山扎敖兀自挺立在场中,悲伤的望着身旁躺倒的义军,其中有不少是他从小到大的玩伴,仅仅不到半日时间,已经人天永隔。就那样沉默了许久,才有一滴清泪自他的眼角无声地滑落。
清理战场花了义军不少的时间,义军的尸体自然要隆重地下葬,官兵的尸体也要掩埋,否则大热天的,不多久就会腐烂变质,发出难闻的气味。好在义军虽然死伤达三千人之多,剩下的战士还有七八千,做这些事倒也不是很难。
等将一切事情处理妥当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下来,山连横才指挥着战士将缴获的武器、粮草以及少量的俘虏押解回城。
城里的义军早已得到了胜利的消息,准备好了庆功的酒宴。义军虽然粮草比较紧张,但在这个欢庆的时刻,却也将最好的食物拿了出来。
高山族的战士都是豪爽的汉子,在宴席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秦思远自然是宴席的主角,前来向他敬酒的战士络绎不绝。他开始还能应付,到了后来,敬酒的人实在太多了,只得运行内功,将酒化去,才得以不醉。如此以来却更加赢得了义军战士的钦佩,因为他们历来将千杯不醉的人视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