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授课先生五到十名,年龄二十到三十岁,喜欢杂学者优先。月银五两。
以上两项,试用期三个月,正式录用后提供住房一套。
授课先生,也就是老师,之所以要求年龄不超过三十岁,主要是怕年龄太大的不容易接受新事物,思想僵化。
工匠则不同,主要是手艺,往往年龄大点的手艺更好。
这个条件算相当有吸引的了,当前,最好的工匠,月银也不过二两银子。五两已经是高薪了,还不说另有奖励。
中国历史上相当一段时期,工匠的地位低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主要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是这种思想的写照。
读书,并没有错。但不能读死书、不能只读某一方面的书,更不能否定其它技术的作用。要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后世的这句话,更经典。
中华民族曾经长时间只尊孔孟之道,只读四书五经的历史,严重的制约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至于到了十八世纪后,落后的中华民族为此会出了惨痛的代价。
林毅当然知道科技和技术的重要性,所以,给的薪水很高。
怕识字的不多,传播速度不快,应聘时间定在了五天后。
应聘这一天,来的人还真不少。
科学院的接待室里,挤了三四十人。有的手里拿着工具,有的手里拿着样品,有的则两手空空。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穿着粗麻布衣服。穿不起丝稠,即使有个别有丝稠衣服的,也很珍贵。告示上说要现场操作,可舍不得穿上它干活,而且穿上丝稠衣服干活不自在,有心理负担,影响发挥。
明显的,八、九个读书人模样的人,和工匠们拉开了距离,集中在某一个角落里,不愿意和工匠们为伍。
林毅无奈的摇摇头,上千年形成的观念一时很难改变呀。
木匠的考核比较简单,林毅根据他们带来的作品---凳子及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便挑了三名木匠。
俗语说:木工考做凳,白铁工考焊壶。凳与壶有个共同的特点,即均有“斜角”的处理,操作起来不好把握,都基本含概了以上两个工种的基本技术。
凳子一面四腿四根枨,看似很简单其实不然,考点很多:长、宽、高的比例,空间的划分,这是考木匠的结构审美;四腿八乍的乍度,这是考榫卯的精准。
雕刻工匠也比较简单,主要看样品,招了两名。
最复杂的是铁匠类的工匠,如铸造、钳工等。这些需要现场测试,林毅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张狗娃和吴三。
经过一近整天的实际操作,最后选了二名铸造工匠、三名钳工工匠。
最让林毅不满意的还是老师,和自己的设想差别太大。尽管启示中说明了喜欢杂学者优先,但来应聘的都受儒家影响太深,交流中口口声声之乎者也。。。。。。
无奈,只好先挑了三名年龄稍小一点的留下,准备先培训培训再看。
看来,可胜任研究的人才还得另想办法。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