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玄幻魔法>双谍传奇> 四、 洪公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四、 洪公祠(2 / 2)

她心里想的是,不管她身上藏着什么秘密,她都要见一个分晓。

南京啊南京,正是在这里,一场间与反间,情与无情的博弈,将要演绎出一段传奇故事。看官们慢慢看吧。

这天的早上,南京城,一如既往地笼罩在因江水蒸腾而形成的薄雾里。

南京城依江而建,逐渐向外扩展。其道路也是傍着长江自然形成,多是倾斜而弯曲的,恰如江南美女的柔软。在这无数柔软的,向外延伸的弯曲街道中,中山路是少数几条正南正北的街道。

中山路从中央门起,经玄武门、鼓楼、新街口一直向北。在这里,中山路会经过一个叫三元巷的小巷。进入三元巷向西行,穿过明瓦廊,又是一条小巷。沿这条小巷继续向西行,穿过丰富路,道路变宽,就与秣陵路相衔接。

连接三元巷与秣陵路之间的这条小巷不算长,不过二百多公尺,却一直没有特别明确的名称。有人因其与三元巷相接,便称之为三元巷。也有人因其与秣陵路相连,而称之为秣陵路。其名莫衷一是。

还有人将其称为“洪公祠巷”或“洪公祠小巷”。因为在这条小巷里唯一的一座大门上,标注的门牌号码是“洪公祠1号”。这似乎有了一些不确。毕竟门牌标着的是“洪公祠”,而不是“洪公祠巷”。同样道理,从这个门牌上看,这条小巷也不是三元巷或秣陵路。

巷名存疑,还请高人指点。

洪公祠,原为清初重臣、总督江南军务的洪承畴所居住的府宅。在当初的府宅内,重楼峻阁,雕栏玉砌;假山花木,叠红滴翠,蔚为壮观,是好大的一片宅院。洪承畴死后,清政府为表彰他的功绩,将其府宅改建为祠堂。此即洪公祠的来历。

清咸丰年间,也就是一八五三年三月,太平天国攻陷南京。攻城的炮火引起城内大火,洪公祠也在大火中被烧毁过半。不久,太平军将领忠王李秀成看中这块宅基,将其改建为忠王府。这次改建,仓促而零乱,并没有严格的规划与设计。一八六四年,南京城再次被清军攻克。在这十年间,忠王府似乎也有了一定的规模。

太平天国失败后,忠王府仍被后人称为洪公祠。只是祠内的建筑,早已面目全非了。此后多年,洪公祠内,又被他人断续修建起一些房屋。据记载,清光绪年间,还有人对洪公祠进行过较大规模的修缮。

时过境迁,洪公祠早已没有当年洪承畴所在时的景象,留下的仅仅是“洪公祠”这个名称。

洪公祠经过后来的多次建造和修缮,大体形成南院和北院两个部分。南院略小,约占地三十余亩。北院稍大,约占地六十亩。院内除老式花园平房外,还有广阔的庭院和附属设施。院内东西两侧各有一片空场,其中东边的空场,后来被改建为网球场。院内另有浴室和理发室等。

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后,多次来南京议事。为便于工作并与民国政府各部门联系,于一九三三年出资买下洪公祠内房屋。仍按原有的格局进行改建和维修,作为自己在南京休息和会客的公馆。

一九三四年,张学良因与戴笠交好,知道戴笠的特务处,在鸡鹅巷五十三号的房子不够使用,便将洪公祠内的北院送给戴笠使用。

另外要说明的是,自从张学良买下宅院后,洪公祠的南大门即被封闭,从此再未开启。全院皆从位于曹都巷的北大门出入。因此,洪公祠里的南院就成为内院,北院则成为外院。张学良送给戴笠的北院,就是外院。

可能也正是这个原因,戴笠手下的特务们,很自然地将北院称为“洪公祠1号”。这就是“洪公祠1号”名称的来源。其实,并没有人将洪公祠的南院称为“洪公祠2号”。

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后,失去自由,洪公祠南院已无人再使用。其后也被戴笠的特务处所占用。至此,整个洪公祠都归戴笠的特务处所有,亦无人提出异议。但“洪公祠1号”这个名称则一直沿用下来。

抗战爆发后,日军轰炸南京,“洪公祠1号”也遭到殃及,部分房屋被炸毁。抗战胜利后,军统局重回洪公祠,并按戴笠旨意,在院内空地及被炸毁的废墟基础上,修建起“军统局办公大楼”。

一九四六年三月,戴笠因飞机失事死亡。军统局就此被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继任的局长毛人凤,恐该大楼过于张扬,随即裁减预算,将原拟建五层的大楼,改为只建二层,另对院内其余房屋修缮后使用。

至此,“洪公祠1号”成为国防部保密局本部。

本故事的主要内容,就发生在这栋大楼里。

“保密局大楼”虽然只有两层,但仍给人高大巍峨之感。一是屋内楼层较高,房间高大宽敞。二是大楼坐西朝东,背后隔着围墙就是丰富路。自从戴笠的特务处搬入洪公祠后,周边就不准植树。因此,路人抬头就可看见这栋神秘的建筑,经过时无不心生恐惧。<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