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冲冠一怒为红颜> 崇祯的最后一天 二 皇极殿里的君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崇祯的最后一天 二 皇极殿里的君臣(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正在皇极殿里的崇祯帝可不这么想。

他端起面前的成窑玲珑瓷酒杯,正要一口喝下去,到了面前却停在那里,开始细细地端详起这酒杯来。

他以前从没有仔细看过这几个日日在用的杯子,今天许是喝了些酒又有些恍惚,他突然发现这酒杯看上去竟然是无比美丽,那杯身镂空瓷胎的釉色里,在灯光下隐约透出杯里晃动的水波光影,流光转动下只觉一片如此娇小一时不可方物的玲珑剔透,正捏在自己的两指之间。

他禁不住有些沉醉起来。

一阵冷风从敞开着的殿门外吹了进来,让崇祯身上一冷。

他拉了拉衣襟,猛然省起想起这十七年来,自己从没一刻有现在这样的闲心,去仔细看一看哪怕是日日在眼前的那些东西,譬如这只酒杯。

想到这里,他心里顿时充满了一股贯彻天地的不平怨气。

他想不通,他的祖父和哥哥那样地不理朝政任用奸佞,甚至多少年都没上过一次朝,却居然安安稳稳地做完了皇帝。

万历四十二年,首辅阁臣叶向高上奏,六部尚书现在只剩下一部有尚书,全国巡抚、巡按御史、各府州县知事已缺了多半;万历四十三年十一月,御史翟凤羽又上奏说,皇上不见廷臣,已足有二十五年之多。

到天启年间,他哥哥醉心木工,成日只在宫里做木匠,所信任的奸宦魏忠贤乘机播弄权柄,朝廷上下都被魏忠贤及其党羽所控制。

崇祯即位以后不露声色,然后精心布局,只凭一己之力,便一举粉碎阉党,定了逆案。这是他极得意,也是让他充分相信自己可以中兴大明朝的事情。随后他下诏撤掉各镇的内臣,彻底根绝了以后宦官乱政的可能。一时间,大明朝上上下下的臣民们兴奋不已,额手称庆,说,国家“神明自运,宗社再安”,终于出了一位圣明的中兴之君,总算有指望了。

这十七年来,他励精图治,节俭自律,一心只想着中兴大明。所以他是如此的勤奋,如此的竭尽心智,除了生病之外,没有一天睡觉会超过四个时辰,日日鸡鸣而起,夜分不寐,以至于时常焦劳成疾,无一天能好生休息。

他的后宫也从无宴乐之事,甚至连田皇亲送来的一班名闻天下的淮杨绝色歌伎,如陈沅、顾寿、杨宛等等,也全都被他退了回去。要说的话,只有一位田妃,勉强算略得他宠爱一些,不过宠爱归宠爱,自己也从未因此废过一日朝,甚至连晚起都没有过。

崇祯不会把自己当做尧舜禹汤那样的圣人,虽然臣子们时常在奏折里把他与他们相提并论,但他很清楚,那是套子话,那些是无上先贤,谁也比不得的。但崇祯也自觉从始皇帝起两千年以来的皇帝中,没有一位能比他更勤勉的,包括太祖武皇帝在内。

可今日,他却竟然要成为一个亡国之君。

即使大明要亡,也不应该亡在他手上。这不应该,这实在太不应该了,他不甘心。

他仰首喝干了杯中的酒,重重地把杯子往桌上一放,只听“啪”地一声,那只青花玲珑瓷杯竟是碎了。被他强令坐在对面的王承恩赶紧起身过来把碎片收了,转身从身边的大漆食盒里又拿出一只,把酒给满上了,放在了崇祯面前。

崇祯默默地看着王承恩做着这一切,突然又感到了起了一股哀意。

今日逆闯大举犯阙,傍晚申刻,内监曹化淳开彰义门降,北京外城被破。

刚才他带王承恩去前殿亲自鸣钟,召集百官。然而堂堂的一个大明朝,偌大的礼仪之邦,满朝的圣人弟子,平日里在庙堂上义正词严慷慨激昂滔滔不绝的国家栋梁们,竟然到现在,还是无一人至。

而眼前这位被那些名仕重臣、圣人弟子们在私下里称为“阉人”、“内阉”的老太监,这位服侍了自己十多年的老人,却寸步不离地一直陪伴在身边。该做什么还做什么,甚至都没说过一句多余的话。他和平时一模一样,在他眼里,满世界里依然还是只有他这个皇上,似乎什么事情也没发生。

偌大的一个国家,这个时候居然会只剩下了他们二人相守。这样的君臣二人,就这样守在紫禁城里的大殿之上,对酌。

想到这里,崇祯突然有点想笑。

于是,他真的笑了。

昏黄飘曳的烛光下,崇祯那张因常年待在屋子里,又日日熬夜而变得有些苍白的面容上,突然显现出了一丝笑容。他的笑浮在长方形端庄的面孔皮肤上,可是他的眼神却是冰冷的。慢慢地,他的眼睛红了起来,一滴泪水从他的眼角向外渗了出来,爬过他苍白带着微笑的皮肤,钻进他抿紧了的嘴角。

王承恩见状就要离座跪下,崇祯轻轻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动。王承恩犹豫了一会,终于没有起身。可却马上忍不住发出了轻轻一声哽咽,紧接眼圈就红了,他慌忙低下头,抬起手来用袖子按了按浑浊的眼睛。

崇祯看着王承恩,猛然想起象今天这样只有君臣两人相守,鸣钟召集百官而无一至者,已经是自己登基以来的第三次了。前两次都是发生在元旦,分别是癸未和甲申年的第一天。

事不过三。想到这里,他心里一激灵:难道真的是气数已尽,老天要在今年亡了大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