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冲冠一怒为红颜> 第三章 多尔衮、李自成的联盟 一 盟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多尔衮、李自成的联盟 一 盟书(2 / 2)

从太祖努尔哈赤起,宁远城,这座并不太大的城池,就几乎成了大清朝上下军事统帅们的梦魇,一个无法驱走的恶梦。没有一个大清统帅没有在它的城下被击退过,大清国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甚至在这座城下被夺走了生命。

多尔衮和皇太极都很清楚,如果没有大明境内的流寇,大清断不可能顶住明朝源源不断的进攻。以明朝如此庞大而富饶的国土,以及众多百姓所能提供的后勤和兵员补充,再加上一大批象袁崇焕、卢象升、孙乘宗、熊廷弼、洪承畴、祖大寿、吴三桂等这样的各种一流人才,如果一次又一次地不断进击,那么即使他们的首领无能如万历、天启,也绝非是大清国区区二十万人口和辽东一角所能抗衡的。因为明朝输得起,哪怕一次死十几万人连输几次,也无损大局,了不起丢个辽东而已。而大清国却输不起,因为只要输一次,就是灭顶之灾,就是亡国亡族的下场。因此他们的父亲、太祖皇帝努尔哈赤的遗愿,便是最终占领北京这个明朝北方的最大的重镇,以遏止明朝北上的通路,最后与明朝达成共存局面,一劳永逸地解决大清国的生存问题。

可现在的情况却起了极大的变化,大明朝看起来摇摇欲坠,流寇李自成和张献忠声势浩大,他们合计起来号称百万的各路大军在中原纵横无敌,正节节进逼明朝心脏。如果这个时候大清也进军北京,势必将和李自成的大顺军发生冲突,从目前知道的情况来看,李自成和他的将领以及士兵们上下一心气势锐猛,作战能力远胜明军,百万之众虽有虚张声势之嫌,但至少不会少于三、五十万,所以无论从那一方面讲,他们都是一个真正强大的对手。因此皇太极和多尔衮开始试图和李自成取得联系,避免和他们成为敌手,以商议联合灭明、划分天下的可能。

大清崇德七年,也就是明崇祯十五年十月十四日,皇太极终于决定去试探一下。

他命令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与内大臣图尔格一起入关南征,严令他们绝不能与闯军发生冲突,同时观察闯军实力,看是否有可能取得联系,密旨曰:“如遇流寇,宣云尔等见明政紊乱,激而成变,我国来征,亦正为此。以善言抚谕之,申戒士兵,勿误杀一二人,致与交恶,为彼欲遣使见朕,即携其使来,或有奏朕之书,尔等即许转过,书来奏。”

可惜这次交好的意图没有如愿。清军掳掠的名声太盛,在途中几处为百姓招来闯军所阻击,爆发了小规模的摩擦,好在没有发生真正意义上的战斗,但这也已足够让皇太极十分的生气。

今年多尔衮又获悉李自成于正月在西安改元,称大顺王,并给崇祯下了战书,声称要在三月于北京城下决战。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与范文程、洪承畴等谋士连夜商议,最后决定主动向李自成示好,再次争取能和大顺结成联盟,以便“协谋同力,共取中原”,联手灭了明朝,均分天下。

正月二十七日,多尔衮正式派遣迟起龙为使者,以大清国皇帝的名义将谋求联盟的书信送往陕西李自成处。那封信的信封上写的称呼是:“大清国皇帝致书于西据明地之诸帅”,在信中这样写道:“朕与公等山河远隔,但闻战胜攻取之名,不能悉知称号,故书中不及,幸勿以此而介意也!兹者致书,欲以诸公协谋合力,并取中原,倘混一区宇,富贵共之矣。不知尊意如何耳,惟速驰书倾怀以告,是诚至愿也。”

其实有多尔衮帐下有洪承畴这位与李自成鏖战多年、对大顺军各重要将领名字、作战风格等都熟悉得犹如自己部下一样的前大明督师在,哪里又会“但闻战胜攻取之名,不能悉知称号”。

多尔衮之所以要这样写的原因,一是想让迟起龙等人进入中原后,不管碰到哪一位大顺军将领,都可尽快地把这封信交到李自成手上,转达大清国愿意和他联盟的意图,以便及早达成盟约,共同进军北京。另外还因为李自成虽然改元,但却始终没有称帝,而仅仅只是称王,大顺王,在李自成写给崇祯的战书里,也没有非常明确地表现出想取崇祯而代之的意图,只是说要决战定胜负。而大清国的皇帝已经做了三代,即使多尔衮很想和对方达成同盟协议,也还是没理由、没这个需求、更没任何好处要把一个没有称帝的谈判对手,当成一国之君来对待。

李自成若是明朝的家奴,那么多尔衮自然可以用明朝的土地财富士女为筹码去和他谈判,瓜分天下。如果李自成把自己当做明朝之后继承其江山的皇帝,哪他那里还会允许多尔衮来割取属于自己的土地,定然会断然拒绝,说不定还要兵刃相见。

因此多尔衮以一个皇帝一个国家的姿态去和一股割据势力对话,这样固然是自高身价,可只要对方默认了这个立场并建立了盟约,那么日后在划分地盘的谈判中,大清朝就抢先占领了名份上的优势,所谓名正则言顺,自然就能顺理成章地和李自成商谈怎么划分明朝的疆土,而不是能不能划分的问题。

但时至今日,迟起龙等人依然杳无音信,李自成却已经大举出兵,二月就攻下了代州等地,不断进逼北京。

所以现在多尔衮的心里很焦虑。

如果李自成真的攻破北京,大清恐怕很困难从他手中得到北京,至多只能把辽东划过来,这样形势将会很被动。因此多尔衮很想出军先行南下,甚至考虑是不是要先行抵达北京城下,然后等待李自成前来,和他达成盟约后一起动手攻打北京。

然而,这个计划还是有个巨大的无法克服的障碍,那就是在横亘在山海关前、宁远城内的吴三桂和他的宁远铁骑。

山海关和宁远固然无法攻克,大清也曾数次绕开这个环节自蓟州等地入关,然后东向攻打北京,可还是因为宁远和山海关的驻军回防北京而遭到明军几路夹击,以至不能持续围攻北京,最后功败垂成,不得不撤回关外,甚至连山海关内的任何一座城池都无法长期占领。同时这样的进军路线,后勤和回撤路线都完全无法保障,非常容易被宁远军切断,最严重的问题是如果北京短时间内不能下,宁远军随时都可以乘虚突击锦州和盛京,端掉自己的大本营。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