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冲冠一怒为红颜> 第二章 关外百姓 一 圣旨:弃地不弃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关外百姓 一 圣旨:弃地不弃民(2 / 2)

八旗军上上下下,一般不从事耕作和渔猎之类的生产活动,只负责征战。他们的物资,基本都来自于被他们掳去的汉人、高丽人和其他各部落俘虏的劳作。这些人无论男女全部被充作奴隶,分配给八旗军的将领和士兵,圈起来成了苦力为清人从事生产工作,包括他们的后代,也都将是世世代代的奴隶。同时因为清人要榨取最多的物资,且又不断地有新俘获来的奴隶补充,所以那些奴隶们的饮食起居几乎和牲畜无异,要是病了只能自生自灭,并且还经常被处罚至死,甚至可以因清虏的赌博或者心情不好而被杀死。

吴三桂如果留下关外的百姓,那么这些留下的百姓将毫无疑问地成为八旗军的战利品,就此沦为他们的奴隶。

这等于是吴三桂亲手把他们送上了死亡之路。

这,才是真正的比什么都要重的压力,只要一个失措,他吴三桂将成为一个被大明朝上上下下一起唾弃的罪人。

早在一月廷议调关宁铁骑入关时,兵部尚书张缙彦就提出弃地不弃人的意见,可惜当时群言纷纷,意见不一。崇祯虽然心里极其赞成,却碍于“丧地”的罪名,一直态度暧昧,不能定夺。

现在李自成的大军距离京师大约有一千里,虽然中间还有阳和、宣府、居庸关等重镇,但很难说这些能阻挡李自成多少时间。吴三桂心里清楚得很,这些地方的官吏和将领是不能指望太多的。在大明军中,不要说像周遇吉这样的忠勇双全的将领,连有一个“忠”字的都寥寥无几,全靠发军饷支撑,一旦缺饷,形势就难说得很了。这只要看李自成从西安攻到大同这一路,只仅仅遇到了宁武关一场恶战,可望风而降的关城、将吏却数不胜数就知道了。

宁远距离山海关二百余里,山海关到京师是七百多里,合计大约九百余里,和目前李自成的军队离京师差不多远。如果宁远军没有拖累全速前进的话,骑兵一日行程一百二十里,要是不顾惜马匹和战斗力,一日可急驰两百里以上,这样的话最快只要五、六天就可以抵达京师。

吴三桂见过十几万大军的行动,知道那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形,也知道指挥起来有多么复杂。可现在按照皇上的旨意,他将要带上三十万毫无训练根本无法指挥的平民百姓去行军,更不用说其中还有一大半是老弱病残和妇孺,带着这样的三十万人长途跋涉两百多里,他不知道会怎么样。他甚至无法想像出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和场面。

关外的清军很清楚,只要宁远还在明军手上,他们就不能长驱直入进攻山海关,即使绕开宁远和山海关,从蓟州进攻京师,也会被截断归路,或者遭遇来自山海关、京师、山东等各方面的夹击,从而无法长期围攻北京,崇祯元年、十一年、十五年的清兵三次犯京,虽然最远抵达山东兖州一带,但最后都不得不撤出关外就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清虏多年来一直在寻求与关外明军主力进行野地决战的机会,可惜都无法得逞,这次如果多尔衮等人知道明军放弃宁远,他们是肯定不会轻易放过这个全歼吴三桂所部的好机会的。

吴三桂与皇太极、多尔衮交锋多年,可以说知己知彼,谁都清楚对方心里在想点什么,想要玩点什么花样瞒过对手,还真不那么容易。而皇太极死后摄政的多尔衮,比之皇太极更多了一份彪悍和果断,此人骁勇善战心计深沉,是不世出的一个枭雄,吴三桂曾经在近距离见过这两人一次。<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