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千骑卷平冈> 一朝天子一朝臣 第十八章 风雨长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朝天子一朝臣 第十八章 风雨长安(2 / 2)

就在,潼关阴霾持续一月时光地时候。一道圣旨从天而降,在所有包括郭子仪连同太子李享在内的所有东路大军的心头落下一道响雷。圣旨的意思概括起来非常之简单:史思明与唐廷达成协议,愿意称臣,并以长安皇都换取史思明数十万大军安然出城。其实,与其说是协议不若是笔买卖。史思明希望保存实力养精蓄锐,以为后动。而唐廷则可以不再费一兵一卒,就夺回祖宗的基业,百年的皇都长安。

现在,太子李享的震惊丝毫不亚于,在场的东路军中的每一个人。恨恨不平之余之得在心中暗叹一声:父皇,糊涂啊!不错,到了现在再说都已经是为时已晚。事分轻重,事分缓急,可是这道圣旨竟然忽略了最最重要的轻重之分。一座空城,竟然就可以轻易换得史思明数十万叛军地全身而退。可是,这样一来,又要为前景堪虑,风雨飘摇地唐朝江山埋下多少的隐患,种下多深地祸根呢?李享心中又惊又怒,而郭子仪的心中又何尝不是又怒又惊。几乎一生都是戎马生涯,看多疆土杀伐征战的老将,比任何人都能看明白战争的可怕与隐患。一年战争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足足需要全国几乎三年全部地钱粮来支撑维系。而此时的大棠。早就不是当年开元盛世的风光,不是当日贞观之治的雄风。一个经历战火硝烟屠戮经年的唐廷,可还有更多的余力支撑下去,这无休止的征战!

自圣旨宣达到此刻地沉默,如死的沉默。所有人地心头宛如巨石重压,呼吸梗塞。终于,“儿臣、臣领旨!”太子李享。连同郭子仪几乎同时的应答声中。众将士纷纷跪倒接旨。

只是,这样的权益之计。在玄宗也不能说是丝毫没有道理的。对于太子李享与郭子仪他们能想到的。这位将唐由盛引向衰的。明君抑或昏君,自然也都考虑到了。

另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唐廷三路大军。虽然自出征平乱至今,所取得地战果都极度辉煌。可是三路大军中的问题也在日益显现中。别人也许一时还不能看得通透,不过,身过君王天子的唐玄宗实则,正在暗自忧心中。

先说临风统领的北路大军。临风天纵奇才,自入战图。鲜有败纪。一手带领的北路大军,攻城略地,所向披靡。自威震平定原始,一路取大同,占云中,烧井口,攻平卢,继而一扫安禄山三镇老巢。这路大军来头又猛。战斗力又强,正是因为这样才能力拔,做为安禄山巢穴的北方三镇。只是,创业容易守业难,攻城容易守城难。临风既然夺回了三镇,就必得派大批人马驻防。以防止叛军反扑。这就是现在北路大军所受到牵制。

再来说,南路大军。南路是契丹猛将李光弼率领的一支神鬼之师。李光弼其人非但本身骁勇善战,机智果敢。更是将帅良才,太原城被史思明百万大军,用车轮战术猛攻数月。非但依旧稳如磐石,固若金汤。更有甚者,这数月的光景,竟能让占竟人和地史思明部损失惨重,折损人马半数。这是何等的壮举奇迹。自此战,“契丹猛将李光弼”名头深入人心。尤其是在叛军心目中。听闻此名号。就好比是恶鬼催命符咒,威喝力足以让叛军为之胆寒。为之战战!就正因为如此,当日井口径一役中,临风战局危机之刻,叛军后方,惊呼“契丹猛将李光弼杀来了!”之声诈起,就能惊得史思明部队作鸟兽散,其场面又是如何的诡异威风!只是,南路军的根本隐患也因此而至,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如此艰难残酷的太原攻守战,又耗时这么长久,南路大军,实则元气大伤,短期内再难复员!

最近来说,此刻就被阻挡在潼关外的东路郭子仪大军。潼关天险,凭人力更本不能翻越华山九仞之颠,跨越黄河滔滔洪水,唯一一条道路又被史思明数万大军死死守护住。这样地消耗战,于双方都是异常艰难。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双方军队,若是在没有任何外力介入的情况下,若想分出胜负,则短则数月,长则经年。而按现在大唐的国力财力根本就拖不起。而能对郭子仪的东路军起到助力作用的,北路军,南路军,又跟本自顾不暇,五暇抽身。如此情况下,想解决问题,唯一可行的就是接受史思明的和约,给双方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以图后战之力。

对唐玄宗而言,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必须接受和约的理由,那就是:既然这皇都是在朕地手里沦陷地,那么一定要在朕的手里亲自取回来。也许就是这样一个根深蒂固,深重到根本无法转移地一句话,这才促成了这笔买卖的成交。数百年祖宗基业,大唐江山的束缚下。对唐玄宗而言,可能真的没有能比收回皇都更具象征意义的收回江山,完成一统!而史思明,也正是利用了唐玄宗这一弱点,也可以说是,所有千古帝王的致命的弱点。这才能将手中的算盘打得如此劈啪作响,算计得如此精明诡异。古来,盛名累人,而一国之君,一朝之帝的盛名,似乎,天下所有的盛名怕是无一能出其右了吧!

只两日的工夫。史思明的军队就撤退得干干净净。潼关关卡一收,东路大军立时,过潼关入长安。沿途打扫战场的时候,仔细一查点。这次潼关对恃的二十多日里,史思明部损失也不轻。数十万大军折损三万余。虽然已经接下圣旨,此刻,一切事宜也都是奉旨照办,但是郭子仪心中仍旧止不住的懊悔。若是自己的东路大军能够迅速拿下潼关,攻入长安,又何来的这突如之变?其实,这时候,可以借用的一句话,也就只有“天意”二字了。若非有了此刻,唐玄宗一时的鼠目寸光,又何来,继安禄山三年之乱后的,四年史思明之乱。而若非如此,也不会有历史上,曾经颠倒一时的风雨七年余的“安史之乱”,为盛世唐朝这一壮美华丽的历史篇章添了如此不堪之败笔!

圣旨颁发第二日晚,东路大军,数十万众终于抵达久违约三寒暑的长安外城。全军扎营设帐,只得次日天明,入主长安!

次日,天方拂晓。二十万东路大军,整装一新。太子李享、东征军大元帅郭子仪率队,入城。早在日前消息就已经传遍长安城各个角落。甫一近城门,城中百姓夹道相迎,高呼:“大唐万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之声振聋发聩。太子李享所乘之车撵几次为情绪兴奋高涨的百姓所阻,场面异常热泪。这些昔日天子脚下,万事太平的百姓们。骤然饱受战火荼毒。而此刻,唐廷终于辗转收回象征这整个大唐江山的皇都长安。这又要百姓们如何不激动,不流泪!终于,数十万的军队在这样沸腾的场面中迂回潜行。就在内城皇城,近到目力可及的时候。太子李享也禁不住泪流满面。

旭日中,阔别三载的皇城国都。巍峨雄伟壮美依旧,只是这一来一去的三年间。这座九朝古都,又经历了多少风雨灾难?而前面,前面又有怎么样的狂风骤雨在等待着,这座纵然风雨飘摇中,仍旧屹立不倒的,皇家宫阙呢?

...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