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明末大军阀> 第404章不平与争吵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4章不平与争吵二(2 / 2)

新甲、户部尚书李待问正在激烈的争论着,崇祯帝看着吵闹不休的三人,心中更是烦躁,双眉几乎拧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川字。

陈新甲大声吼道:“如今德胜门外聚集了各镇二十多万将士,朝廷如果不能大力封赏,如何向全军将士交代,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之前封赏刘衍的时候,陈新甲已经碰了一鼻子灰,并且向刘衍称诺,只要等到锦州之战结束,必定一同对其封赏一番,将其赢得的给补上。

这一次要是再拿不出钱粮,给不到官职,估计刘衍与各镇总兵官都要闹将起来,万一二十多万大军来个兵谏,以皇帝的脾气,一定会将自己这个兵部尚书砍了,来平息大军的怒火。

所以此番陈新甲的态度非常强硬,硬逼着李待问拿出钱粮。

可是李待问同样强硬,梗着脖子大声叫道:“朝廷钱粮已经枯竭,为了支援锦州战事的开销,我已经竭尽全力,就差变卖家产以充国库了。现在要我拿出几百万两银子犒军,还不如直接杀了我!”

李待问字葵儒,号献衷,明万历十年生人,是朝中出了名的“臭石头”。

崇祯元年时,崇祯皇帝任用待问为户部右侍郎,总督漕运。李待问到任后,便大力整顿,定出规章,把过去不能完成的运输任务提前完成。他曾多次上奏,为民请命,如增修堤堰,赈济蝗灾,水灾地区,减免一半辽饷,取消穷县赋

税等。

崇祯十一年,李待问升任户部尚书,为了开源节流,不断与朝中各部大臣硬顶,甚至当着崇祯帝的面,曾与内阁大臣破口大骂,以至于朝中大臣听到李待问的名字,便纷纷摇头掩袖,以此示意李待问如同茅厕中的石头,又臭又硬。

此时李待问面对陈新甲的强逼,就是一句话:没钱没粮,有本事杀了我。弄得陈新甲火冒三丈、咬牙切齿,却毫无办法。

随后陈新甲又看向周延儒,只见周延儒横眉冷对,此时也没了往日的儒雅和笑容,显然是准备直接与陈新甲“对中线”了。

“阁老!各镇将士的封赏事宜,为何还定不下来,难道还要仿效刘衍故事,给那些总兵官发些银子了事?那可是二十多万精锐,难道阁老不怕逼出兵变吗?”

周延儒说道:“老夫一心为国,逼迫谁了?陈大人必须说清楚,老夫逼谁了?”

“阁老不要混淆视听,我是说封赏的事情,没说逼谁了!”

“那么多的总兵官,难道全都封为总督、巡抚?或是调入朝中?那朝中突然多了那么多武人,他们懂得治国理政吗?”

陈新甲咬着牙,看着周延儒和李待问好不松口,只好拱手看向崇祯帝,说道:“陛下,自古以来,有功便赏,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如今洪督率领各镇将士立下大功,刘衍解开封之围,同样功劳巨大,朝廷为何不能封赏?今后有谁还会为朝廷效

力?周阁老与李尚书,是在失人心,此乃祸国之道!”

周延儒与李待问也不甘示弱,二人随即展开反击,与陈新甲再度吵成一团。

崇祯帝猛地一拍桌案,大声说道:“朝中有事,诸位爱卿便吵成一团,吵来吵去毫无结果,如此下去,国事怎么办!”

周延儒随即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表情,颤声说道:“陛下!臣与定虏伯并无恩怨,之所以要压制其升迁,是因为定虏伯已经手握大明第一强军,如今已经是尾大不掉之势,再让其一路升迁上去,便是总督、巡抚之类的封疆大吏,到时候万一其心生歹意,大明何人可以制之!”

“臣,都是一片报国之心,请陛下明鉴!”

陈新甲奇迹而笑,说道:“我看阁老是大奸似忠!阁老是不是还想弄一出风波亭,给刘衍发下十道金牌啊!”

周延儒便要反驳,却被崇祯帝打断:“本朝没有秦桧,朕也不是宋高宗!”

陈新甲急忙叩拜:“是臣失言了,请陛下降罪!”

崇祯帝叹息一声,让陈新甲起来,然后对周延儒说道:“各镇将士必须封赏,阁老现在便拿出一个方略来,朕可不愿意冷落了将士们的报国之心。”

周延儒说道:“既然陛下有旨,臣就说一说。臣以为,洪承畴统军作战有功,应将其调入朝中,入阁。各镇总兵官挂将军印,全部封爵,各镇有功将士按照功劳大小,各自升迁。”

“不过此

番青莱镇,依然不在升迁之列。另外,各镇的赏功银子全部减半,抚恤银子分期给付,以一年为期结清。”

崇祯帝眉头紧锁没有说话,而陈新甲则大笑起来,怒斥周延儒:“我从未听说抚恤银子还要分期给付,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自古未听!”

“青莱镇将士为何不能升迁,刘衍为何不能升迁?如果此番朝廷不能秉公封赏,那青莱镇新军将不再为朝廷所用,将来有事,周阁老自己承担,我这个兵部尚书,可不会为周阁老背黑锅!”

此时,周延儒怒目看向陈新甲,还没来得及说话,李待问却抢先说道:“抚恤银子分一年给付不可,需分两年才行,否则户部无力支付!”

陈新甲闻言顿时双眼一黑,差一点气得晕倒在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