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西汉万户侯> 第七十七章 虚君政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七章 虚君政体(2 / 2)

“曹参之后呢?”

“王陵可用,不过他太过愚直,让陈平协助他好了。但是陈平也不能独当大任,可以命周勃为太尉,有这三个人,刘家的天下便安泰了!”

事实正如刘邦所料,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这五个人,先后担任丞相,他们主持下的汉帝国政府,延续着汉初的黄老政治,给西汉王朝的崛起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正因为天下太平,百姓称颂的是丞相,而不是深居宫廷的太后和皇帝。

这种丞相主导、皇帝反而居于幕后的格局,古人称之为“君弱臣强、屈君伸臣”,今人叫做“虚君政体”,在这种政治格局中,皇帝是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丞相才是真正的治国者。

这种格局的背后隐约是黄老的影子,老子有云:“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汉帝国实行的是君主政体,天子的宝座由刘氏一族世代传袭,这样以来,保证了皇位的稳定性,却有一个不确定因素,即继承人的贤愚问题。

没有人可以保证刘邦的后代永远英明神武,一旦出现不称职乃至渎职者,朝廷将何以堪?

因此,汉初诸帝秉承道家无为理念,将治理国家的事务权交付给丞相为首的公卿朝廷。

丞相对国事的影响力,有时甚至超过了皇家。即便丞相与皇帝的意见发生冲突,丞相往往坚持己见,皇帝也不能因此怪罪!

吕后要封娘家人为王,自己不能做主,只好厚着脸皮去求王陵,王陵偏偏还不给面子说:“当年先帝与群臣白马盟誓,非刘氏不得为王,无功不得为诸侯。”

吕后无奈,只好去找另一位丞相陈平,得到了同意才得偿所愿。对于王陵,吕后虽然不满意,也不能责怪,于是明升为太傅,实际上剥夺了他的相权。

丞相负责制与皇帝专制独裁相比,显然有三大优势。

一是丞相(三公)不是家族世袭,可以举贤而任之。

二是丞相不是终身制,一旦有重大失误、不能胜任可以罢免。

三是丞相(三公)人数上比较灵活,可以专任一人,也可以两、三人甚至更多,实施集体管理。

因此,说丞相负责制为中国古代政治中比较科学合理而灵活的部分,并非虚言。

黄老思想的主导之下,天子无为,贤相执政,这是汉初最大的“王道”,也是汉朝之所以兴起的最大根本。

这种丞相负责制从汉初开始实行,一直到汉武帝初年,还是行之有效的政治原则,但是雄心勃勃的少年天子终于不能忍受丞相对他的约束,一场从丞相手里夺权的政治斗争很快在武帝一朝上演,最终以丞相一方的决定性失败告终,从而回到了“秦皇陷阱”这个老问题。

这是因为丞相由于并非政·党选举产生,也缺少日本幕府体制下那种武力支撑,所以汉代的丞相一旦面临皇帝夺权,便几乎没有招架之力,当然了王莽、曹操、司马懿之类的例外。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武帝建元六年,田蚡当上了西汉的丞相,他去见皇帝,坐在那里谈国事,讲要任命这个人做郎官,又讲要派那个人做县令,老半天汉武帝都插不上嘴。

终于等到田蚡喝茶的时候,汉武帝得了机会说了句话:“你说完了吗?朕也要来任命几个官员!”

从汉惠帝到汉景帝,大汉天子们一直守着国家元首的本分,现在汉武帝却不干了,他觉得不过瘾,像把政府首脑的活也揽过来自己干(这也是后世当中经常发现班·子·不合,书·记与市·长夺权的现象)!<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