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周家因为周太后的关系,在朝中拉帮结派,铲除异己,扩张势力,用了很多上不了台面的手段。
因此,袁大将军对周家很是不满。而且周家还跟梁王沆瀣一气。在西北的军粮和军需物品上做手脚。
那个被袁大将军下令斩首的周家小儿子,就是周家想要伸进西北军中的那只手,不过,这只手还没有发挥它应该有的作用,就被袁大将军毫不留情地斩断了。
也因此,周袁两家,结下了死仇。
这才有了后续梁王设计,害死了袁大将军,害的袁家兵败如山倒。
袁章为此潜逃数十年,袁皇后薨逝。
如今,梁王谋反,罪证确凿。太子继位可以说是少了一个最最大的威胁。
太子是袁皇后的嫡子,身上有着袁家的血脉,想也是会为袁家平反的。
而如今太子的作风,也隐隐有着当年袁大将军的气势。
看着这样的太子,朝堂之上的那些倾向于周家和太后的大臣,大多数都是噤若寒蝉。
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被太子给惦记上了。
如今梁王谋反案证据已然确凿,他们最大的担心,就是会被因为过去的来往而牵扯上关系。
一旦被牵连,那么就是破家灭族的惨案了。
梁王父子最多是被斩首,而他们却肯定是要满门抄斩的,说不定有的还要祸及九族。
所以,此刻,他们都不再吭声。甚至有人心里还抱怨起了刚刚为周家打头阵的金尚书。
要不是他那么胆大包天,还妄图欺负太子年轻,他们也不会跟着他出言附和。
此刻,都只盼望着,太子不要记得刚才他们附和的一幕。
想起来,到底是法不责众,太子应该不会一个一个跟他们计较的。
而他们的想法,显然太子不用想也可以猜到。
既然他们都希望法不责众,那他就顺应他们一回好了。
毕竟,目前也确实不是动他们的最佳时机。
他要让他们来亲口说出对梁王的处罚,及如何处置梁王同党,到时候,用他们自己给定的罪名来惩罚他们,那才叫过瘾,有趣。
因此,他又接着说道:“这次梁王谋反,固然梁王父子乃是首犯,不过朝中却也不乏与他们勾结之人。对于这些人,各位大人都有何看法呢?你们觉得,这些人,安本朝律法应该如何处置呢?还请各位大人畅所欲言!”
太子的话,令原本热闹的朝堂上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那些大臣们忍不住面面相觑,谁也想不到太子居然会忽然之间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说难不难,说简单却也不简单。
回答这个问题,分明就是一个摆明了会得罪人的事情。
若是说的惩罚轻了,皇帝和太子定然不会满意。而若是说的重了,难免有落井下石,阿谀奉承之嫌。
这些个文官都看重令名,虽然背地里做的一些事情未必可以上的了台面,可是当众却还是要维护好自己的面子的。
因此太子问了之后,一时之间,居然并没有人开口说话。就连一朝首辅李正儒也只是敛眉颌首,没有开口的打算。
而这个时候,大家的目光,此刻又不由自主地向刚刚率先开口反对的人纪大人投了过去。
对于众人的表现,纪老大人只有忍不住在心里骂娘。
这一个个,有好处的事情,就直往后面跟着,轮到要出头的事情,就又往后躲起来了。实在一个个都是狡猾无比。
不过,他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才不会让这些人占尽了便宜再说的。
于是,他清了清嗓子,义正辞严道:“那是自然!所有跟梁王有所牵扯的大臣,臣建议,要让他们与梁王同罪,甚至,还要加一个唆使之罪!不然,不足以正朝纲!”
他的话一说出来,把那些没有在他之前开口的大臣此刻都是气的暗恨不已。
话都被他说完了,其他人除了跟在他背后说一说,还有什么可以添加呢?
于是,很多大臣又跟在纪老大人的身后纷纷附和:“正该如此,正该如此!太子殿下就该严惩那些与梁王有牵扯的人!”
而那些原本跟梁王有过牵扯的人,当然全都是恨得牙痒痒的。可是又不便表态。只能在心里,又恨又悔。
当初怎么就被那眼前的一点点利益给糊住了眼睛呢?跟自家人的身家性命比起来,梁王给的那些都是只能算是蝇头小利。
可是此刻就是悔也是悔之晚矣!
在太子和一众朝臣面前,这些人都是,恨不得地上有一条缝可以让他们钻下去。
可是偏偏此刻,却是上天无门入地无路。
除了表面上跟着在后面附和的话。根本就没办法透露一点点内心的懊恼和难过。
在这些人里,最最难过和懊恼的,当然要数刚才那个开口,最快的金尚书了。
他已经做到吏部尚书。主要掌管着官员们的起落和考核。正是梁王重点拉拢的对象之一。
在跟梁王接近的过程中,和梁王的明示暗示之下,他在朝中插入了不少梁王的手下。
此刻,他出言为周家辩护,却被太子驳回。显然,太子已经将他当做了一个出头鸟。在未来的,清洗梁王人手的过程中,他会被当做一个典型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