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汉朝旧事> 第27章 封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章 封赏(2 / 2)

魏王豹徙封河东,号西魏王,都平阳。

赵王歇徙封代地,仍号赵王,都代郡。

赵将张耳为常山王,得赵故地,都襄国。

司马卬为殷王,得河内地,都朝歌。

申阳张耳嬖臣先下河南迎楚,为河南王,得河南地,都洛阳。

楚将英布为九江王,都六。

楚柱国共敖曾击南郡有功,为临江王,都江陵。

燕王韩广徙封辽东,改号辽东王,都无终。

燕将臧荼从楚救赵,且随项羽入关,为燕王,得燕故地,都蓟。

番君吴芮芮为英布妇翁,曾由布招芮,从羽入关,为衡山王,都邾。

齐王田市徙封胶东,改号胶东王,都即墨。

齐将田都从楚救赵,随羽入关,为齐王,得齐故地,都临淄。

田安故齐王建孙,下济北数城,引兵降楚,为济北王,都博阳。

韩王成封号如旧,仍都阳翟。

以上共封十七人为王,而项羽自称西楚霸王,这是一个旷古绝今的称号。

项羽的封赏貌似很好很公平,有功之人都受到了封赏。实际上,这里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危机一,刘邦不满意,没有按约定做成关中王。

危机二,陈馀不满意,他与张耳齐名,张耳封了,他没封王。

危机三,田荣不满意,他是齐地最大的豪强地主,他没封王。

危机四,彭越不满意,虽然他功劳不大,但毕竟也有一批人马。

这四个人都不是好惹的主。

项羽不是一个政治家,而范增也不是一个战略家。

一个可以给天下诸侯封王的人,他不称皇帝,不称天子,却自称霸王。想想真有意思!

用现在的话说,项羽很潮。

如果不理解潮是什么意思,你可以去买件衣服,找个牌子叫美特斯邦威,纯正的国产,名字却非国产,这就是潮。

项羽不称皇帝,是因为皇帝称号是秦始皇创立的,他痛恨秦始皇。

他不称天子,是个性使然。在他眼里,叫什么无所谓,实力才是第一位的。

他的意思很明显:我项羽就是这么嚣张,我就是这么霸道,怎么了?不服气吗?不服气战场上过几招看看!

记住项羽,还要记住他的霸气和个性。

其实,项羽已经是实质上的皇帝。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说道:“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这个“政由羽出”,就很说明问题,政是指政策,管理国家的政策都是由项羽颁布的,除了皇帝,天子,谁能有这个权利?

皇帝也好,天子也好,总而言之,我们记住,他现在叫西楚霸王。我们必须尊重原创者的姓名权。

封赏完毕,尘归尘,土归土。所有诸侯各回自己的领土。

项羽回到彭城,觉得义帝碍事,就把他打发去长沙,定都郴州,后来又密令英布和共熬在途中把他杀死于江中。后世的明太祖也是这么把红巾军的共主韩林儿搞死的。

都是欲盖弥彰,虽说是秘密暗杀,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是谁干的。

为了防止刘邦不老老实实的去巴蜀,项羽调拨了三万人跟随刘邦,名义上是护送,实质上是胁迫。原本项羽是不把刘邦那点人马放在眼里,但范增这个老头整天在项羽耳边吹风:你要防着你那好兄弟,一定要防着他。

话说多了,也就半信半疑。

刘邦去南郑的路上一直在生气。

生气归生气,还是得老老实实去。入蜀后,张良建议:为了消除项羽的怀疑,把所有入蜀的栈道(子午道)都烧掉,一是示自己无东归之志,二是防敌人有偷袭之举。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将栈道附之一炬。

去过四川的人都知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三国时候,魏国的邓艾为了灭掉蜀国,不走栈道,没有别的路,只能走阴平小道,还是裹着褥被从山崖上滚下去的,足以说明蜀道有多艰险,要是没有过多地想法,估计一辈子得都想趴在那里不想动。

所以当得知刘邦烧除了栈道后,项羽一下子放下心来,一心一意与虞姬享受着人生最得意的时刻。

张良再次辞别刘邦,去找韩王成,他的韩国情结还是很浓。

张良一走,刘邦心里又一阵空落落的。

刘邦,不用难过,张良走了还会回来的。刘邦,别生气了,项羽虽然封赏不公,但他给了你一个名字--汉,这个名字,流传至今,让我们一生引以为豪。

张良走了,有一个人来了,得到那个人也是刘邦真真正正的福气。

他的名字叫韩信,一个带兵多多益善的军事奇才,历史的聚光灯开始聚焦到这个年轻人的身上。<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