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问李东,藏宝的地方还远吗?李东回答说,不远了,就在“三神山”,我问李东,三神山在哪里,李东回答说,真正意义上的“三神山”对现代人来说,它只是个传说,在不在都不知道了。可是他知道,真的有这个地方。
见我和鬼姑姑心中颇有疑惑,李东赶紧解释告诉我们说,以前这里东海有仙境,海上有五山:岱屿、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据《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之树节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胜数。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返。最后二山飘去不知踪迹,只剩下方壶(方丈)、瀛洲、蓬莱三山了。
三神山,神话传说东海中仙人所居之山,海上有五山:岱屿、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最后二山飘去不知踪迹,只剩下方壶(方丈)、瀛洲、蓬莱三山了。《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李东告诉我们说至今,都没有人能找到这些地方,今天我们要去的正是这个地方的瀛洲,而真正的瀛洲并不是仙人所居住的地方,而是一个小岛,宝藏的位置就在那里。
听到这里我们都愣了,怎么会是一个小岛呢?
李东告诉我们说,先说蓬莱的由来,说是“蓬莱”的名字是因秦始皇的访仙求药而来的。故事说秦始皇寻找蓬莱仙岛,站在高处见到海里有一片红色,便向方士发问,方士在慌乱中便诓骗秦始皇说那就是蓬莱,蓬莱便由此而得名。其实不然,“蓬莱”这一仙山的名字战国时期就有了,并且最早来访蓬莱的也不是秦始皇,而是齐威王。秦始皇到这里的目的就是寻找蓬莱仙山,说明“蓬莱”这一名字早就有了,秦始皇来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寻访仙药和埋藏宝藏。
后来,这里又成为唐宋时期关押犯人的地方,与其说是关押犯人,倒不如说是某个朝代的君王再此来寻找秦始皇的宝藏,正是听说此地或许有宝,才将大批的犯人押送到这里来寻宝,还有八仙与蓬莱的传说,将八仙与沙门岛的囚犯联系在了一起。说的是当年沙门岛是流放犯人的地方,朝廷每年配给犯人的粮食是个定数,而岛上的犯人却不断增加,粮食明显不够吃,看管犯人的守卫便将超出定量人数的犯人一批批扔进大海。一些犯人不甘死于非命,便趁晚上避开守卫,抱着木头、葫芦等浮具跳进大海游向蓬莱。途中,多数犯人丧命,到蓬莱后只剩下了八人。蓬莱的渔民们见他们形貌古怪,又得知他们是借助木头等简单的浮具渡海而来,便以为是神仙降世,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就演绎成后来的八仙过海故事了。
这些故事乍听起来挺悲壮,也挺有趣,但是一推敲起来,问题就来了。历史上沙门岛的确曾经是军队犯人的发配之地,那是宋朝建隆年间的事。岛上因粮食不够吃而将犯人抛进大海淹死也是史实。但是把这一事件与八仙联系在一起的牵强之处是时间不对。沙门岛流放犯人的时间是宋初,而八仙中最后一个成仙的曹国舅却是北宋中期宋仁宗当朝时。当时曹国舅尚未成仙,怎么能将八仙与沙门岛的犯人扯到一起呢?为了把犯人和八仙扯到一起,故事中还专门编进一个女犯人,却不知宋代的女青年是没有应征入伍义务的,即使有一个花木兰式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兵,又怎么那样凑巧就被打成了流放海岛的军犯呢?
还有一个忽略了时间的民间传说就是“苏东坡访八仙”。资料表明,将人们今天所传的吕洞宾等过海八仙最后固定下来的作品,是明代吴元泰的小说《八仙出处东游记传》。苏东坡是北宋中期人,他在世时八仙人物还没定型呢,访的哪档子八仙呢?故事的编者把苏东坡访八仙的时间定在三月初三。
那么,八仙传说是怎么与蓬莱联系在一起的呢?这首先缘于“蓬莱”这个来自大海的富有魅力的仙境名字。蓬莱是海上三神山之一,而三山五岳、洞天福地又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作为三仙山之一的蓬莱,本来就有许多仙人的存在,众仙会聚之地,八仙的积极加盟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其次,八仙与蓬莱的缘份,还应从吕洞宾说起。《白云观志》中把吕洞宾列为“蓬莱派”,钟离权的《赠吕洞宾》诗云:“得道高僧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自言住处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吕洞宾自己的诗中也写道:“独坐蓬莱观宇宙,抽剑眉间海上游”,俨然一个蓬莱人。蓬莱阁从明代时就建起一个吕公亭,清代又建起了吕祖殿。既然吕洞宾是八仙的核心人物,又与蓬莱关系那么紧密,其他仙人跟随而来就不足为奇了。
从以上事例不难看出,民间传说中,许多情节的随意性太大,主观臆造的成分太多,因此,缺乏严密性和真实性,乍一听非常生动传神,细一分析却漏洞百出。难道这写真的只是神话故事那么简单吗?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chapter();<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