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黄金时代之大宋王朝> 第三百七十二章 皇朝新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七十二章 皇朝新政(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黄金时代之大宋王朝372_黄金时代之大宋王朝全文免费阅读_第三百七十二章皇朝新政来自()

大宋高宗朝康宁五年九月,大宋皇帝高宗赵构宣布退位,传位给建国公宁**节度使,太子趙昚,赵构这是属于内禅,自己退居为太上皇,而趙昚祭祀天地之后极为成为皇帝之后称为孝宗,从此高宗朝结束!

孝宗趙昚即位之后立刻天下大赦,同时定国号为:“隆兴”拜太师萧明为内阁总理大臣!开始大范围启动新政,责令萧明以最快的速度平定全国的动乱,抑制通胀降低物价,可调用全国各种资源,还大宋百姓一个安定的国家!

萧明上任之后立刻召开整个内阁开会制定了平乱的三步走则略,第一条,从海外大范围向国内调粮,第二条,支持贯子钞票换银币的措施,并开始最新一轮最新式的钞票发行,第三条最为重要,商议修改最新的商业贸易法!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从北的各个港口一直到最南方的各个港口之内,威海、密州、连城、秀洲、杭州、明州、福州直到广州港等各港口,大量运送粮食的商船开始靠岸,它们络绎不绝而來,卸下大批的粮食之后,再次开走!

短短的几天之后,码头堆积如山的粮食通过火车、马车,驳船等各种渠道的运输工具拉往全国各地!而粮食的麻包上清楚的印着三个大字:“日兴隆”这是商家的名号!而直到内情的人都知道,日兴隆其实就是日昌隆!

萧明命令粮食走的是一般销售渠道,一般走的是捐赠渠道,对那些闹粮荒的地区大批的粮食依靠当地官府向下发放,这样粮食不属于救济,而是管够一家五口半个月的口粮!而对于那些粮价居高不下的城市,大笔的粮食则用來低价销售,不出三天全国的一些主要地区的粮食价格定是回落下來了,原來跟风囤积粮食的很多人聪明的赚的大笔的钱,不聪明的则赔的一塌糊涂!

朝廷的政令马上以法律的形式下发下來,严厉打击那些囤积包括粮食在内的一些农业生产和生活资料,而以往最为生活最重要的食盐,却被国家大范围降价了,其他如糖、油、香料、蔬菜水果等都被控制到了一个很低的水平!

除了肉类之外所有的生活必须凭全部大面积降价,而后沒多久,市场上竟然出现了大量的牛羊肉和奶制品,这是萧明利用辽东基地的大面积牧场向内地调集的,于是慢慢的肉价也平复下來了!

粮食价格是一切物价的基础,一旦粮食价格降了下來之后,各种说或必需品的价格也随之降价,以康京小报登报的价格为准,全国乃至京城中主要农产品价格、小麦、稻米、豆类的价格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点。【高品质更新】

银币作为流通货币在市场上的作用越來越重,而萧明组织的第二次发钞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这一次发行的全是小额钞票,但币值与黄金挂钩,也与市场上的银币挂钩,由于银币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问題,市场迫切需要小面额的货币支撑。

当下流行的银币是以三钱半为标准,成色以萧明偷偷流入市场的海外银币最好,但在市场交易中,很多人为了小额度的货币缺乏而用剪子将银币剪开再按照小称來称取,种方式不方便还在其次,主要是对之前萧明建立起來的那套完善的度量衡制度造成不小的冲击。

所以这一次发行的“隆兴币”全部都是小钞,以分为标准单位,十分为一角,十角为一钱,折合银币一钱,角钞的定制为一角、两角、五角、和十角!分钞不定,钞票印刷精美,是要上交一枚金币就可以换來三千角的纸钞。因为原來一两银子可以兑换一枚金币。

萧明在有意的回收黄金,同时他放出了消息,在遥远的海外发现了新宋州大陆,那里盛产黄金,日昌隆已经派出了巨大的船队前往新宋州进行贸易和淘金,而此次远航的财政支持是有日昌隆盛银行独家赞助支持的。

这无疑是对外宣称日昌隆盛银行的实力,而主要作为发钞银行的日昌隆盛银行背后强大的黄金储备使得更多的人对它放心,同一时间,停顿了很久的工场和商业贷款也开始了大范围进行当中,那是因为银行对贷款有了更多的优惠!

经过了动乱之后的大宋工商业再慢慢地恢复元气,同时萧明开始推行中原北部、西部以及高丽道和日本道的重要港口建设,这些工程对于整个大宋的工业是一种巨大的需求,以此为刺激整个工商业工业建设的步伐大大的被加快了!

原來的大宋皇家第一银行,由于整个管理上依靠的是皇室和户部,它已经沒有了相对的信用基础了,于是萧明命令户部对外出让股份,结果日昌隆盛以百分之六十的绝对股权重新入主第一银行,而艾奇立作为第二任主管出任银行总经理!

赵奢给予萧明的权力极大,甚至包括了赋税的定价权,萧明将整个商业税再次降低,二是提高了工业产品的经营性税收,同时对那些曾经闹粮荒的地方继续免税两年,已恢复当地的农业生产,但在第三年的时候他会适当的增加农业税!

其实此项政策是叠加的,那些前往边缘地区从事开荒的百姓仍然享受着免税的待遇,这是一种双补的政策,通过商业补偿农业,同时使用农业补偿工业,但他考虑还是要适当限制工业的发展速度,保留那些优质资产的工业,不至于被大量的粗烂工场冲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