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黄金时代之大宋王朝> 第二百一十一章 西域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一章 西域王(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事实上,整个西州不破不立,西格答理是一个有才干的人,他在民政经济方面有着很多的想法,西州现在整个是一个无政府状态,很容易就被他接管下来,反正他背后有萧明坐镇着,他谁也不怕。

萧明手里保有一万军队,是目前西州境内最大的武装了,回鹘王在龟兹被杨祈中追杀,没敢停留,直接又向西跑,他们竟然翻过天山山脉直接跑进了黑汉国!杨祈中给萧明写了封信,决定继续追击,于是翻过天山的一处山口也进入了黑汉国!

萧明当初比较担心杨祈中的给养问题,后来信使告诉他,杨祈中基本上是走一路补充一地,攻城掠地不说,还带着抢劫,这种抢劫不要财物只要牛马和羊群,全是军队随时的给养,一宿营就能杀了吃肉!

这边西格答理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了,现在河口地区育种树苗,然后移栽到靠近沙地的地区,大批的百姓都被征调起来,反正每天都管饭,工具也不用自己的,家庭困难的还有救济,但就是不让种粮食,只能种树!

也不是全部都要种树的,天山脚下大片的牧场上,该放牧的还是放牧,但这些牧人必须向都统府上缴羊毛,马匹和牛羊,用以支持大批的种树的百姓!除此之外,都护府取消了所有人的徭役和赋税,当时的西州说白了还有点奴隶社会的影子,封建的意识都不太强烈,但赋税和徭役却是最重的,这项政策的实施,立刻就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护。

西格答理没想到是这样的效果,从一开始规划林区到整个实施,需要的人力和物力都很巨大,但这些问题在实行了新的政策之后全都得到了解决。首先是工具的问题,为了置办大量的工具,他几乎要再次向萧明要钱了!可是现在百姓自发的从自己家里拿出工具出来干活了。

萧明还是再次给他拨了钱,这些钱其实要用的地方很多,比如说军队的招募,现阶段招募一些军队主要是为了治安需求,防匪防盗,军队的隶属是在西州大都统的名下,西州整个地域太大,只能够依托几个重点城市布防军队,这实际上是要在西州大都统的辖下组建国家的职能,但却简单的多,因为西格答理作为管理长官,他没得钱赚,现阶段只是付出。

这样的领导肯定是有凝聚力的,现在的西格答理身边就围绕着一帮子比较能干的人才,甚至有些人还很年轻!但西州回鹘是一个佛教国家,高级僧侣在回鹘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并且僧侣们大多是依靠王室贵族的供奉过日子,这些人在萧明的眼里就跟蛀虫一样!

他首先下令没收寺院的庙产,土地和所藏的财富,上次在逻头陀宏佑寺杨祈中的杀戮使得很多佛庙对萧明视为魔鬼!对他的政令不敢不从,逻头陀宏佑寺首当其冲,主持被萧明抓了起来,庙产被没收,但他对那些殉教的僧侣却是另一种对待。

他不但没有追究他们的过错,甚至给那些死去的僧众举行了隆重的火化葬礼,并且将须弥金刚塔设为禁区,让他们在哪里苦修,他的种种行为很是让人捉摸不透,回鹘的佛教界也是对他褒贬不一。

其实萧明在留南府南京之时就曾大力扶持和供奉过辽国的佛教僧众,那是他为了从文化方面逐步改变社会的一点努力,但以当时来讲,小乘佛教还占有主导地位,中国的大乘佛教还没有大面积的普及发展,对于依靠供奉不是劳作的僧侣,萧明还是从心里感到厌恶的!

西州佛教的发达在于西域与天竺的地域接近的原因,这里的佛教做的就是经文的输出,曾经出了好几为译制经典的大师,将天竺文字译成西域文字,辽文,西夏文,乃至汉文!但其本身的佛学造诣并不见得有多高深!

打击佛教也是打击百姓信仰的一方面,萧明支持正当的宗教信仰,但却反对狂热的宗教分子,他实在领教了这些人厉害,那是一种毁灭一切的勇气,那是一种不能够涌利益左右的力量,这点让他很害怕。

但大批专门依靠奉养的寄生虫僧众被迫也下地干活,也参与植树造林的活动来了以后,百姓的积极性又得到了调动,但这样的进度仍然不大,西格答理要在今冬之前栽种好二百公顷的树苗,过冬至后,来年春天最少成活一半,可现在进度远远跟不上。

萧明于是又给他出了主意,那就是承包!百姓可以以一家为单位承包一片林地,负责树苗的栽种过冬和成活,春天的时候依靠树苗的成活率来领粮食,当然也可以个人承包,这样的话,很快就能够将任务分解下去了。

西格答理对这个办法大为兴奋,连声夸好,按照这个进度来看,最快只要二到五年时间,整个西州将是一个巨大的农牧业产区,环境将大为改善,这是一件造福子孙功德无量的好事啊!

萧明现在也很忙,他已经派人取道沙州,瓜州等地向兴庆府转交一封信件,让那里的日昌隆分号使用飞鸢送往徐州,他需要大量的找矿方面的人才,西部地区巨大而丰富的矿藏资源才是重中之重!

而萧明现在手里就缺这方面的人才,而当地回鹘人基本上只是小范围的对这些矿藏进行开采,还无法形成规模,实际上西州回鹘人最大的经济来源不是农业,不是畜牧业,更不是采矿业,而是商贸业。

西域商人的一多半都是回鹘人,他们向东向西源源不断的输送着各种货物,每天都有大批的商队出发和回来,驼铃的叮当声构成了每日必须的声响,高昌古城之内。突厥人,波斯人,大食人,阿拉伯人,天竺人多的数不胜数!作为与中原地区一站的中转,高昌在这里的地位商人们都看的很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