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丞相十分好客,连续几日都找了各种各样的借口宴请李系舟,以及夏国太子随行官员。李系舟因为有林潇时时提醒,对杨丞相戒心很重,基本上除了去吃饭从不谈其他。
但是高赫不同,他现任太子侍读,在翰林院挂职,李系舟没有出现之前一直是以雍都第一才子自居,不谈文章,光吃喝玩乐都十分讲究。在杨丞相的刻意拉拢中,高赫被捧得天花乱坠,又重新找回了昔日的自信。尤其李系舟在这一系列外交活动中没有表现出什么锋芒,这让高赫凭借满腹文采出尽了风头。
抛开饭局不谈,即使在夏梁两国正式谈判中的进度也让夏国使团感觉到十分顺利。梁国答应派出十万精兵奔赴前线,与夏军会合共抗突厥,而且梁国停止了与突厥的官方铁器交易,夏国要做的事情就是供给梁**队粮草。当然这些成绩并非一蹴而就,开始的时候梁国根本是不愿意答应任何实质性的条件的。不过在谈判过程中,高赫脱颖而出,施展才华手段步步紧逼,梁国才慢慢开始让步,因此太子对高赫的能力越发赏识倚重。
李系舟总觉得这中间有什么问题。经过林潇查证,原本太子安排高赫主要负责从魏家入手,寻找获得冶铁核心技术的突破口,结果因为谈判顺利,以及高赫与杨丞相的私交越来越好,抽不开身应付其他,此事已经耽搁下来。
在高赫洋洋得意地鼓吹下,太子有些动摇,甚至开始相信梁国派出十万精兵,与夏国在北疆的二十五万兵马可以阻挡住突厥百万大军南下。但是他们都忽略了一点。突厥人为什么不先集中兵力攻陷百里之外的燕都呢?反而劳师动众,急着向南掠夺夏国呢?
梁帝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北方连年灾害。梁国粮食歉收,最近几年国无存粮。多是依赖铁器交易得到的利润向夏国购粮。突厥也是知道梁国这一情况地,他们就算损兵折将能够强行突破一座座城池要塞,攻下燕都灭掉梁国,但是入不敷出得不到他们最需要的粮食。所以突厥大军不想消耗更多战力在梁国,而是一心南下。向着富庶的夏国挺进。
讲到这个问题地时候,夏国太子曾经质疑,如果按照梁帝的理论,那么梁国完全无须出兵抗击突厥,因为梁国被突厥侵占地那所谓三州之地,早已荒芜多时。近几十年间,突厥多次穿过梁国境内南下抢掠侵袭,在突厥与夏国之间的梁国三州百姓早已无法忍受这样的折磨,多数都逃离迁徙。所以这一次突厥正式占领那三州之地。梁国的实际损失并不大。
于是梁帝开始哭诉突厥的凶残。
首先梁帝认为突厥人完全是为了南下侵略才灭掉东北面那五个落后地小国的。他们除了抢掠了那五个国家的粮草金银充当军资,还从这五个国家强虏了将近二十万人口充作奴隶,其中十万精壮男子发到军队中充当劳力和炮灰。还有十万妇女儿童也随军一起南下。梁帝尤其郑重地解释了一下突厥大军为何带着妇女儿童,在突厥人的观念里。女人可以满足军人们的淫欲。而孩子是非常美味的食物。事实上所有的奴隶都是突厥人的储备粮食,他们除了抢来的粮草。几乎就是*着吃奴隶地血肉才能百万大军的行动。这些血腥残酷的现实震惊了在场地所有人。
突厥人一向被其他国家视为落后野蛮的种族,与中原正统文化格格不入,梁国虽然地处北方,但是秉承中原文化,自然无法容忍突厥地这种野蛮行径。梁帝摆出一副君子之姿,别说梁国地领土已经被突厥侵占,就凭突厥多年的骚扰和犯下地种种令人发止的恶行,梁帝也有责任为那些无辜枉死的人报仇血恨讨还公道。
梁帝这番慷慨激昂地陈词,基本上可以让人忽略掉他要求夏国太子到燕都为质的不良用
在这次会谈后,夏国太子与梁帝达成了共识,必须将突厥赶回北方,如果有可能应该彻底消除突厥这个隐患。
接下来杨丞相如同惯例一样,去国宾馆拜访夏国太子,只不过这次不是礼尚往来联络感情,而是带来了微服的梁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