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兄弟> 第三章:龙兴关外(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龙兴关外(四)(1 / 2)

 “在抗战时期,国府年产生铁不过3、4万吨,钢材不过万余吨,发电容量不足20万千瓦,而且,所有的陆上通道均被堵死,仅靠‘驼峰空运’这么杯水车薪的接济,也生产出了相当数量的军火,但到了抗战胜利后,钢产量,发电容量等最少也增长了3-5倍,但是军工生产却丝毫没有多大发展。”面对东北战场的困局,叶永茂虽然没有身临其地,但在上海听到和看到的种种已经可以说是触目惊心了。

“国府自持以全国而敌一隅,长期轻视**的实力,认为三至六个月就能打垮**,即使在初期受挫后,也盲目乐观,直到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后,才开始重视**,对于购买外国装备往往一抛千金,而对进口机械设备以自制军火则非常吝啬,抗战期间,******的军火工业之所以会有大的发展,是由于被日本压制。但戡乱以来,国府上下却对军工生产一直抱着维持的态度,此外上行下效与争权夺利也大大拖了军工生产的后腿。直到军事局势趋于不利,美国又不愿大规模物资援助,而是采取有限援助的方式,黄金外汇又将耗尽的情况下,才想起要大力发展军工生产,但此时局势已不可为,而且各地的经济也己濒于崩溃,只能说为时已晚啊!”经历抗战和“戡乱“两个不同时期的李延年此刻惟有苦笑。

而与1948年初,长春仅有40万人口(其中10万人是******军队和家属、留守人员)而在**东北野战军攻占四平之后还逃亡了近一半人口的长春相比。维持西柏林250万居民所需要大量的生活用品,其中包括粮食、布匹、药品、煤炭甚至某些机器设备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凭借着强大的空中运输和管制能力,美国及其盟国还是迅速满足了西柏林居民每天4500吨的最低日需求量,并不断使空运入西柏林的物资数量逐步攀升。

而与之相比,长春的情况则艰难的多。虽然早在日伪统治时期,作为“伪满州国”的“首都”和“关东军”司令部的所在地,日本关东军为了独霸满州曾大力经营过这座城市,在城内街道及近郊区修筑了许多永久性、半永久性工事,如碉堡、壕沟、坑道、瞭望台等,样样俱全。

长春城中心的关东军司令部、在乡军人会、空军司令部和大兴公司等四个高大建筑物,矗立在十字路口的四角上,前三座建筑物的地下室,均有钢筋水泥筑成的坑道通过宽阔的马路,彼此相连。更有笨重的铁闸门,可以彼此隔绝。四座建筑物的地上部分,都是厚墙铁窗加上钢筋水泥屋顶,连中型飞机的轰炸都不能损伤他们。

在往南去的中央大街西侧,还有曾经伪满洲国的“中央银行”。这是一座异常坚固的建筑物,全部外墙均用花岗石砌成,厚度在一米以上。室内可储存大批粮食、弹药、淡水,还可自行发电。曾经的远征军名将—郑洞国奉命坚守长春之后,便将兵团司令部以后就设置在这里。

市内各主要街道都宽约60米左右,街与街之间和各大建筑物之间都留有许多草坪、花园空地,距离足够发扬火力。重要的街口还修筑有水泥地堡。为了长期固守长春,**自1947年秋季战局不利,便环市构筑了很多钢筋水泥地堡,并用战壕将其联系起来。城四周还设有宽3米、深2米的外壕,壕内有纵射火力点,壕外则架设铁丝网等障碍物,最终使整个长春在日本侵略军遗留工事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具有现代化防御体系的城市。

但是如此坚固的整体要塞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这座陆路交通已经被隔绝的城市所仰仗的两座主要机场—西郊的大房身机场和东郊的宽城子机场相对孤立于整体的防御体系之外,极易遭遇打击,成为了长春整体防御体系的“阿喀琉斯之踵”(注2)。

虽然1948年5月中旬,驻守长春的郑洞国便从情报获悉,东野各部队在长春四周活动频繁,并有主力部队源源开来,兵力估计在三、四个纵队以上。由此判断东野可能即将进攻长春,而长春防御的当务之急莫过于保证飞机场的安全。而在日益强大的**东北野战军的炮火面前,保卫机场的安全事实上便意味着要将共军的部队阻隔在其火炮的有效射程之外。

因此1948年5月21日,郑洞国命令新七军新三十八师主力和暂第六十一师突然由长春西门向外出击,沿飞机场以北向西北方向进攻。原滇系部队曾泽生的第六十军以第一八二师跟进,开始进展比较顺利,没遇到多大抵抗就占领了长春西北60里外的小合隆镇。郑洞国亲自到小合隆视察,指示新三十八师师长抓紧在附近搜集粮食,并在大房身机场外围构筑工事。

“郑洞国这个人善于带兵,堪称将才。又兼性格温和,擅长交际,因此上上下下不无对他颇多照应。但此人领兵多年却从不钻营,更不喜政治手腕,算的上是**楷模了。可惜的是在目前这糜烂的局势之下,象他这样的人注定只能是一个牺牲品。”虽然与郑洞国同属黄埔军校一期,但由于分属学生分队,因此李延年与这个同学交往并不多。只是因为郑洞国在军校之中曾闹过一个笑话,却也令李延年对其印象深刻。

据说郑洞国初到广州之时,由于报考军校心切,曾经在自己石门中学校友的帮助之下,冒自己的同乡“黄鳖”之名顶替报考。同为黄埔军校一期的黄鳖因为担心自己一次考试不过,因此报名二次。郑洞国以其之名报考黄埔军校倒也顺利通过。这件事本倒天衣无缝,但偏偏郑洞国又恰巧与黄鳌分为一队。玉石每日的出操点名,往往是两个人同时喊话答到,闹出不少笑话。直到有一天,郑洞国终于忍受不了思想上的压力。鼓起勇气向军校领导坦白说明了此时的来龙去脉,并表决心,这种举动纯属为了满腔热情投入革命,无奈之举并无它图。并且他还提出了补考的申请。军校不予追究,郑洞国获准继续留下学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