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回到八零年代> 第十一章 大年夜 三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一章 大年夜 三十(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过年篇

大年夜,北方也叫过三十。

贴窗花,贴对联,贴福字,扫除尘。。家家户户清早起来。都乐呵呵的。亲朋邻里见面第一话就是互相道句:过年好啊。短短的一句话却道出了邻里间的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俗话说,过年过在嘴上。生活在上世纪80年代的人们,饭桌日渐丰富起来。春节期间也能吃到很多很时令不符的蔬菜了。有些沿海城市的鱼类,也能走进百姓的餐桌上了。往往有些菜都要提前几天就要准备。就等待着着一天的到来。

80年代最开心的事情之一,就是家中拥有了一台电视机抱天看,平时可是舍不得成天看的,也只有过年这几天吧。大部分都是黑白电视机,也有个别家庭有彩色的。一条胡同能有一家就很了不起了。。

记得我们小时候看电视是定点的,往往看完就要立马关掉,美其名曰省电。往往白天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偷偷的打开看会,还要趁父母回来前。用扇子用力的扇风把热量扇掉,以免被发现。否则少不了一顿棒揍。电视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看到了新年时候播放的西游记,鼹鼠的故事,大闹天宫。恐龙特级克赛号等等。我是克赛前来买菜。。。人间大炮一级准备。。哪时候的东北冬天往往零下20多度,可是很多小朋友都带着克赛头盔满大街疯玩,可真是红极一时。记得我家的第一台电视就是12寸的百花牌。

屋里的地炉子也烧的热乎乎的,劈柴和大块煤找就准备好了。平时可是舍不得了。一般都是蜂窝煤,和煤劈子块。当时很多家庭都是这样的做既能取暖还能做饭。对了。家家户户都是火炕。冬天暖和的很。记得农村的姥姥家也是像这样的房子,不过烧的都是柴禾,做饭是用风箱,大铁锅。

还有三十晚上那顿让人都要流口水的饺子,由于刚刚摆脱困难过上好日子,可是中国人的传统勤俭持家却不能忘了本,父母那一辈子都是精打细算的能手。只记得当时家里去市场往往都要肥猪肉一部分馅,一部分炼荤油以代替平时豆油不够用,还有就是杀自己家养的大公鸡,至今难以忘掉哪鸡肉炖土豆,粉条的美味,往往在外面玩了一天,回到家中离很远就能闻到那股清香味。

就这只鸡要吃好几顿的,可舍不得一次吃光,往往下次再炖还要往里在仿写土豆什么的,就是鸡汤泡饭都能吃上俩碗。

在三十的哪一天,小孩子都格外的老实懂事,其实都是为了零点的压岁钱,平时我们那时候是很少有零钱的,有时候给的零钱,也都非常懂事的买铅笔,橡皮本了。好像每个人从小就知道为家里分忧。只有三十这天的压岁钱花的格外“放心”,好像是对自己说,你看我这老老实实的表现一年了,容易吗。哈哈往往都是几块新票。你不要和后世比,哪时候可算是多的了。

白天到处都是孩子的欢声笑语,打雪仗的,互相打闹的。往往都是一帮一帮的,几个一堆,几个一堆。走东家闯西家。打闹生一片,一会看不到就不知道又跑谁家疯去了。大人们管我们叫鼠盗动,打狗一条街。可见哪时候是多么的欢快能玩。后世的好像就没那乐趣了,人手一个手机,没事微信抢个红包,整天低着头。人与人缺少了最大的交流,也失去了本意。

小时候过年,最大的乐趣是放鞭炮。”在90后男孩子眼里,儿时放鞭炮的那种兴奋和期待,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往往白天是不太舍得放的,都等待着夜晚的到来,比谁家的多,谁家的响。。更像着是在互相宣告好日子来了。一天比一天好。

小时候的大年三十晚上,晚上8点开始春节联欢晚会,大家都像商量好的是的8点都回家,然后等到12点在集合。至于集合做什么。哪可是件大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