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在兵荒马乱中,孔子带着一干弟子们从陈国都城向外逃。
由于逃荒的人太多,城门口一时拥挤无比。随着人流拥出城门之后,孔子便和其他弟子们走散了。李懿和几个师兄一起打探夫子的下落,在路边遇到人便问。
有一个老乡人对他们说:“在城东面有个怪人,其额像尧帝,其肩像子产,神气像大人物,却狼狈的像丧家之犬。”他们按着这人所指的地方,就找到了夫子。
孔子听完哈哈大笑:“大人物不敢当啊,其实我什么也不像,就像一只丧家之犬,给他们说准了,哈哈哈哈!”
一伙人回合之后,他们又碰到了季氏派来的鲁国的使者。自从季氏赶走孔子后,鲁国国力逐渐衰弱。鲁君去世后,新君年幼,齐国趁机攻打鲁国。季氏也意识到自己赶走孔丘是中了齐国的离间之计,但碍于面子,又不好开口请孔子回来,便差人去请孔子的大徒弟冉求回国助战。
孔子虽然颠沛流离许多年,但心中还是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故乡,子冉不能眼看自己的国家被齐国侵略,便同意冉求回鲁国去抵御齐国的入侵。
冉求走后,这一伙人继续往楚地走,已经到达了陈菜楚三国边界。本以为从兵荒马乱中逃出来,就可以顺利到达楚国了,却不想,又一场危难紧随而来。
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兵追杀孔子师徒。
他们把孔子师徒围困在半山沟里,前不靠村,后不靠店,身上所带粮食都吃完了。李懿和师兄们几人一伙分头去找出路,终于在山沟的一个隐蔽处找到了一条通向外面的小道。但是他们不知道小路通向哪里,只好由大师兄子贡带着李懿先去探探路。
十四岁的李懿身手敏捷,爬山沟小道自然是拿手好戏。子贡带着李懿从小路下去,绕了几个弯,没多久就到了外面。却不想刚跑到外面,就被追杀他们的人发现了。
李懿和子贡师兄被追杀一路,东躲西藏,跑了一整天,终于甩掉了追兵,却不知道自己跑到了哪里。他俩看着太阳识别方向,边走边找人,终于在走了两天之后,碰到了在楚国做官的子路的小舅子颜涿聚。
原来楚国国军听说孔子一行人要来楚国,就派子路的小舅子听说颜涿聚去接应他们。而在他们被围困的这些日子里,天下已经大乱。在这期间,吴国吞并了郑国,楚国吞并了蔡国,把才国人赶到了南方。
李懿和子贡背着食物,还有整只的羊,回去找孔子和其他师兄弟们。等他们找到孔子的时候,这些人已经绝粮七天了,很多人都饿晕过去了。如果再晚些回去,恐怕夫子和师兄弟们都要饿死了。
就这样,一群人聚在一起烤全羊吃。这群一生追逐真理的学者们,刚经历了生死考验,在得到充足补给之后,没过多久又变得生龙活虎起来。
对于他们来说,痛苦和饥饿都不算什么,他们的信念是:朝闻道,夕可死。
经历了如此多的生死考验,孔子早已对权利看淡了,他也不再想从政治理国家了。只想在有生之年,传道授业为弟子解疑,行教化之道而已。
脱困之后,他们遇到了卫国使者,为国使者说卫灵公已死,卫国新君十分赏识子路,邀请他去卫国做蒲邑的大夫。
然而孔子却不赞同子路去卫国。他对子路说:“为政者不能急于求成,子路,你的性格逞强好胜,在乱世,是很危险的。”
子路感慨的说:“夫子,我知道。我之所以急于求成,无非是想尽快的实现夫子理智和大同的理想啊。”
看他子路这么说,孔子也不好再栏他,只对他说:“文武之道,为政要有张有弛。至高境界是仁和,记住,不可强求一律。凡事宽容,务实无本,和而不同。”
子路红着眼眶,哭道:“夫子的教诲,弟子终身不忘!”随后便去了卫国。
这师徒一群人,随后进了楚国境内。
有一天,子贡随孔子在楚国汉水采风(古时采风就是收集民间各种文学素材)。他们经过一处村庄时,看见一位美艳动人的少女正在溪畔浣纱。孔子对子贡说:“去向那姑娘采一下风。她外表十分庄重安适,不知她的心底如何?你可以用巧言试探她。”
子贡看着老师,神情有点不自然。孔子微笑着说:“是碍于男女大防吧。”子贡笑着默认。孔子说:“我曾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动。这都是指的非礼举止,至于采风,是合乎礼的。过去,为考察风俗民情、政事得失,古代帝王常常专设官职去做这样的事情。你去采风,不必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