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十一岁的邵二郎将要入学,才发现自己居然没有名字。
过继一事,族里自然是知晓的,当初也请了众人见证,只是邵太爷一心想要为得来不易的孙子取一个响亮的名字,便打算先过继告慰祖先,等取好了名字再上族谱,谁知道还没等邵太爷决定下来,他就过世了,之后的守孝,也就没有人想起取名和上族谱的事情。二郎是他在顾家的齿序,邵家只有他一个,只是二郎叫习惯了,便沿袭下来,只是改了姓氏而已。
等到他要去屏山书院,董氏才想起这一遭,只是她已经老了不能出行,邵庭的话――胡氏又不愿意邵庭管邵二郎的事情,董氏便让邵二郎自己去往族里找族长族老记上族谱――然而,她也是此时才想起,孙子居然没有名字。
有心让邵庭取名,邵庭因为擅自做主提议去屏山书院的事,早已经惹怒了胡氏,此时哪里还敢再管这个儿子的事情,胡氏自己不识字又喜欢冷嘲热讽,董氏虽然识字但是毕竟也有限,一家子乱糟糟的,直到邵二郎出行,名字还没有定下来。
董氏便让邵二郎自己决定,邵二郎眼看着邵庭与胡氏时不会对这件事上心,苦思冥想许久,却也因为年纪小学识有限而不好抉择,最后只好选了自己在顾家的时候就已经取好的名。
顾家太爷早已经为他取了“显”字为名,本也是希望他能够崭头露角,为顾家显名,只可惜,他此刻,却是邵显了,留名易姓,从顾显到邵显,可是才十一岁的他,却已经开始怀疑自己在邵家,到底能不能出头。
邵家虽然也有自己的排辈字,邵显这一辈名中该有一个“文”字,但是族里对这些其实也并不是很严苛,偶尔有谁家的后人因为八字与排辈字犯冲,不用排辈字也是可以的。故而邵显这名字虽然在同辈份的人中稍显怪异,但族里也并不是苛刻之辈,加之邵太爷这一支取名一向不按常理出牌,以及看在邵太爷的面子上,族里也没多说什么便录入了邵太爷这一支的族谱。
当然,胡氏知道之后免不了又是一场大闹,偏偏之前她不肯也不会取名又不让邵庭决定,本也是为了敲打敲打这个过继来的儿子,哪知邵显居然自作主张打了她的脸,她自然是怒不可揭,她本是想骂到族里的,董氏哪里由得她胡闹,拍板决定,邵显的名字才算是过了明路谁都不许更改――其实董氏也知道,邵显那是还念着顾家,不过她并不觉得有什么,邵显过继的时候也不小了,有胡氏这样一个“母亲”,要是不念旧,也不太可能。
她本来就是邵显的外祖母,而今变成了祖母,也愿意帮邵显保留这一点念想,毕竟若不是因为她与邵太爷,这孩子也不必离了自己父母兄弟,而今换了姓氏,便让孩子保有一个名字,也算是给孩子一点安慰。
邵显入书院时,年岁已经不小,又在家中荒废了数年,纵然守孝三年里他一直在温书,但是年纪太小,有先生教导与没先生教导,到底是不大一样,虽然他如愿以偿的过了入学试,却不得不与比他年纪小的稚子同窗。
要说不尴尬,那是不可能的。然而,再怎么尴尬,也只能撑着,邵家的情形,不可能给他请一位夫子――哪怕是有银钱也办不到,因为胡氏不会答应的,何况,他身上其实并没什么银钱。
他潜心苦读,却又还要为生计发愁――诚然董氏可以贴补他,然而邵显没办法心安理得得拿董氏的钱,他总不能一直靠着家中已经年迈体弱的祖母帮扶着过活。
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能做什么,他学识不够,帮人写书信这种文雅事自然是不可能,太重的活他也干不了,所以他闲暇之余,跑去给人当学徒做跑堂的,所以即使书院距离虹安镇车马只需不到两个时辰,求学十余年,邵显却很少回家,因为舍不得那些车马钱,因为担心董氏又拿出自己私房贴补他。
当然,更主要的,还是要避开胡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