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墓是我国汉代盛行的一种特有的墓葬方式,俗称“蛮子洞。”从许多资料的记录表明,崖墓大致兴盛于西汉文帝刘恒之后。因刘恒是个以勤俭节约著称的皇帝,其在位时即提出“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的丧葬约制。在他死前更是立召要求丧事从简。“因山为藏,不复起坟,出行皆瓦器。”大约是崖墓的起源。至此,平地起庙,大修陵墓之风骤减。因山为藏,开山凿石为坟之葬制大兴。全国各地崖墓的葬俗盛行,这种成本底,亦不耗费良田的丧葬习俗在我国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崖墓在我国的分布极为广泛。
不过古人始终是信仰轮回的。因此,在各种墓葬里面,各种随葬器物还是有的。特别是崖墓盛行的时期,正是我国推行厚葬的一段时期,虽然不占用良田,但是各种崖墓里的埋葬依然很丰富。我们知道,汉代墓葬里面,主要获得的还是大量的陶器(瓦器),这是我们考古两年来获得的经验。我对各个时期的墓葬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汉代和汉代以前的墓葬看陶,唐宋墓葬看三彩,明清墓葬看瓷。
我们决定,先制备工具,包括:洛阳铲、探钎、短把锄头、铁敲、手电筒和装东西用的布包等物品。确定了工具之后,我们即刻分工行动,我负责到铁匠铺里请人帮忙加工洛阳铲和探钎(探钎是我们临时发明的工具,呈t字形,由一根长两米,直径08厘米的钢筋做成,一端做成尖,一端上面做成横向的柄,其作用是插入地下,探测地底下岩层和阻碍物的情况。同时探钎还可以搅一些深埋在地底下的泥土出来供我们对泥土的成分做分析。在不方便使用洛阳铲的地方探钎是最好的探地工具。洛阳铲是我们当地买不到的,只能画了个简单图形,让铁匠铺给我们加工。)
三天后,我们带上准备好的工具、干粮和饮水出发了,准备一试身手。我们直接来到离家不远的一座山上,这座山面临涪江,根据其地貌可以推断,山上一定有古墓。我们先来到一座一直裸露在外面的崖墓前,放下工具,进幕看了看。这是一座很常见的汉代崖墓,左右各有两间耳室,靠门的位置同样有用于专门放随葬用的陶马或者青铜马的马坷。接下来我们在这座崖墓的旁边寻找,因为崖墓一般都是群墓,这周围应该还有没被发现的崖墓。果然,在长满杂树的斜坡上爬上爬下不到半小时,我们就找到了5座同等规模的崖墓。
这里是丘陵区,山都不高,但山上一般来说没有人走动,所以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挖掘,不必担心会被人发现。
其中一座墓在一块台地上面的斜坡上,这个位置相对要宽敞点,墓也要好挖些。我们选了这座墓作为我们开工的对象,只挖一个可以供人通行的小洞。盗墓是个很劳累的工作,不停地挖也很辛苦,我们只挖一个很小的洞,够我们进出就够了。
挖进去一两米后便看见这是一座用一块石板堵住墓门的崖墓。我们挖的盗洞很小,仅供一人匍匐爬行,而墓门比盗洞要大许多,所以要进到墓里,只能将石板打穿。
石板不厚,仅厚约十公分。看到自己第一次来盗墓,即将开启我们所盗的第一座墓,无限的想象空间在两个人脑子里升腾,面对可能获得的巨大收获,自然激动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