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布哥与忽必烈的争夺战结束后,窝阔台的孙子海都以叶密立为据点,联合术赤系诸王展开了反对忽必烈的斗争。八剌遵照忽必烈的旨令,率军攻打海都,占领了其中的一部分领土。而术赤系的忙哥-帖木儿又派别儿哥率5万骑兵前去援助海都,使海都重新召集起已四散的军队与八剌交战,结果八剌失利。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系诸王都想独占河中地区,但为调合彼此的矛盾,1269年在阿姆河以东的塔剌思草原集会决定:将河中地区分成三份,分归八剌、海都和忙哥-帖木儿管辖。会上还决定诸王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忽必烈。塔剌思会议后,八剌与海都结为安达(义兄弟),他们清除了忽必烈的拥护者,并没收其资财,继而将矛头指向托雷系的伊利汗国。
1302年海都因伤去世后,都哇成为察合台汗国的实际统治者,他把汗国的东部土地交给海都的儿子察八儿统治。但察八儿却想控制整个察合台汗国,与都哇发生了权力之争。都哇和察八儿之间的斗争,为元朝廷干预汗国之事提供了方便。元朝统治者都支持都哇,迫使察八儿屈从了都哇。从此,窝阔台系失去了对察合台汗国的统治权,元朝名义上的宗主国地位才算确立,但是因为忽必烈违反蒙古法统,对于其他汗国的军事指挥权却彻底失去了――当然,其实到了元顺帝逃亡漠北的时候,察合台汗国已经自顾不暇,内战的正开心,所以王保保宁可求助于瓦剌也不求着察合台汗国帮助北元复国……
这些还都是大的战斗,忽必烈时代因为忽必烈自身的根基在华北,法统也是按照中原法统,和蒙古本部的贵族零星冲突不断忽必烈虽然在蒙古本部没玩屠城这套,不过把反对他的牧民当奴隶卖却是很来瘾
其实要是比起来对草原民族的打击,因为熟悉草原虚实的缘故忽必烈远远比卫青霍去病还大得多――这种政策的好处就是减少了漠北草原的蒙古贵族对占据中原的蒙元的威胁,坏处就是被打回草原之后,残破的草原无力支持反攻中原
蒙元不到百年灭亡,一是先天根基不足,造成了政局不断的动荡,二是同时统治漠北加中原超过了当时政府能力的极限,别说是没啥文化的蒙古人,换哪个民族也是一样
说穿了,就是体制问题,不是简单的军事问题
仅仅就军事问题而言,其实蒙元不到百年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红巾军三路北伐,导致元朝脆弱的政府土崩瓦解――察罕帖木儿死后,他的继承人兼外甥王保保和他手下的部下在中原打成了一锅粥,才被朱元璋捡了便宜
不能说朱元璋推翻元朝的过程中不重要,毕竟任何事最难的就是最后的百分之一――但是把推翻元朝的功劳全部授予朱元璋,而对民族英雄刘福通视而不见,这样理解历史,就让人无语了
察罕帖木儿,王保保,这种明朝建立的对手秦良玉自然是知道的,不过海都,阿里不哥等人,秦良玉自然就不知道了,至于鞑子自相残杀的事情,身为边将的秦良玉自然知道,不过鞑子建立王朝之后,不是简单的无道,还是没有章法继续自相残杀到这个地步秦良玉自然就不知道了
而刘福通反蒙元立了大功,最后是死在谁手里呢?《明太祖实录》在靖难以及朱棣登基等方面的失实,不是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问题。至于该书中隐讳朱元璋的过失和恶行,亦包括很多方面,而掩盖朱元璋与龙凤政权的关系,则为其中最突出者之一。该书中不记至正二十三年后韩林儿的情况,对朱元璋及其父祖曾受韩林儿封号亦讳莫如深,便说明了这一点。具体到刘福通结局问题上该书记张士诚将吕珍杀刘福通的文字为“杀福通等”
这一点甚至专门抹黑明朝皇帝的清代官修《明史》都是如此,但是,朱元璋本人却有不同意见――朱元璋的即位告祭文。该文在许多文献中都可见到,但具体内容略有不同,其中《明太祖实录》所载为:“帝赐英贤为臣之辅,遂勘定……庐州左君粥、安丰刘福通……等,惬兵息民于田里。“这里明确将“安丰刘福通”作为被朱元璋徽定的群雄之一,可见朱元璋自己也承认刘福通是亡在他手上的――这还不算朱元璋北伐檄文对当年自己参加的红巾军定性为妖人
虽然明朝现在给皇帝造谣是习以为常,甚至是文官们的时髦趣事,可是刘福通,韩林儿于朱元璋的关系却是禁区,刘白羽居然敢把话题往这上扯,秦良玉如何敢回答?
秦良玉的脸色变了又变,最后对刘白羽说道:
“青山居士,无论如何,现在满洲鞑子肆无忌惮,祸害中原百姓,你是朝野公认的,能安邦定国之才?还请你仿效大唐出将入相,拯救天下万民……”
“可是秦将军,你知道么?为何我对自己的身世讳如莫深?不敢明言?因为我是龙凤丞相刘福通的后人!”<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