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第400节 新条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0节 新条件(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伪满洲国吉林省延边县敬信镇防川村向北一点五公里的一座中(伪满)苏(俄)韩(朝)三国交界处山峰,海拔一百五十五米的张鼓峰。

张鼓峰东北方向若干公里的苏联境内,苏联红军远东方面军某团的驻扎地。

团部里,上校团长坐在办公室后的椅子上,左手端着一杯伏特加,右手在桌子上轻轻敲击着,眼睛则紧紧地盯着办公桌上的一个硕大且沉重的皮箱,以及坐在他对面的一位客人。客人戴着礼帽,显得风度翩翩,礼帽下是一张东方黄种人的面孔。

“上校同志...”客人不咸不淡地开口,“想好了吗?”

上校一言不发,轻轻地抿了一口伏特加,眼睛死死地看着皮箱,脑子里在翻江倒海。

客人微微地笑了一下,打开皮箱,里面是码得整整齐齐的一摞摞美元。“五十万美元!”客人紧盯着上校,“够你花天酒地一辈子了。你在苏联红军里一个月的军饷加上津贴是多少?十辈子挣得到这么多吗?”

上校脸上肌肉在剧烈抖动着,眼神也在闪烁着极度复杂的目光,呼吸急促起来。“你们想让我做什么?”上校低声问道。

客人笑起来:“上校同志,何必明知故问?我们先前已经联系过你,既然你记性不好,那我就在此重申一遍,我们希望你和你的部队可以在张鼓峰一带故意找茬或发生点‘误会’,从而挑起苏日局部武装冲突。你们苏联人跟日本人早就在张鼓峰一带剑拔弩张了,随时都会擦枪走火,你要做的,就是在遍地干柴里悄悄地点燃一朵小火苗。”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上校咬着牙、绷着脸,他几乎是心惊胆战,“这是大事!”

“当然!”客人点点头,“不然我们会出五十万美元?干大事才能发大财,对吧?”

“你们让我再想一想好吗...”上校声音愈发轻微,他难以抵挡面前这笔巨款的魔鬼般的诱惑力,但东窗事发的可能性和严重后果又让他心头深深地感到恐惧。

“你已经想了两个多月了。”客人神色不悦、语气冷淡,“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让你再想了。既然如此,我们不得不...”他顿了顿,语气平静地道,“提高价钱。”他拎起身边的第二个硕大且沉重的皮箱,放在上校的面前,打开,里面还是码得整整齐齐的一摞摞美元。

上校脸上的肌肉和身体一起哆嗦了一下,左手杯中的伏特加差点儿洒出来。

“还是五十万美元。”客人眯着眼,“加起来,一共一百万美元。”

上校用被酒精烧得发红的眼睛死死地看着眼前两大皮箱的钞票,呼吸愈发地粗重。

“一百万美元。”客人语气很轻柔,但隐隐间含有一股森然的意味,“如果你接受了,这些钱都是你的,如果你不接受,我们只好另请高明了。你不干,肯定有别人愿意干。并且,你的性命,也会危险了。”

“什么意思?”上校惊愕地看着客人,他随即暴怒起来,“你们在威胁我?”

客人笑起来:“你们的领袖斯大林发动的‘大清洗’运动虽然在眼下差不多要结束了,不过,余波未平嘛!你们苏联国内的政治空气仍然就像你们的天气一样,寒冷刺骨。在苏联,什么都难,唯独两件事不难,一件是坐牢,一件是掉脑袋。你觉得,我们要是拿出一笔巨款贿赂某个跟你关系不好的同僚甚至你的上级,再把我们的谈话录音交给你们的政审部门,你,还能活多久?”他用刀锋般的眼神看着上校。

上校顿时脸色红得发紫,右手握拳,左手紧紧地捏着酒杯。

“好好想想吧!”客人笑了笑,走出办公室。

办公室内,上校犹如雕塑般枯坐着,半晌后,他伸出手摸了摸桌子上的这笔让他无法不动心的巨款,这种厚实的感觉让他下定了决心。“去他妈的!”上校看着墙上的斯大林的画像,恶狠狠地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中**队的这场大反击被称为“华北反击战”或“四省(冀绥察热)会战”,因战事爆发于93年底至939年初,正处冬季,所以也被称为“冬季反击战”或“冬季攻势”(原先历史上,**在939年底至94年初也打了一场“冬季攻势”反击战,两场“冬季攻势”隐然间有种巧合的意味),该反击战包括丰镇战役、凉城战役、张垣战役、冀南战役、承德战役等十多场战役。该反击战在本质上是“政治性战事”,中**队打这场仗,确实也为了收复失地、打击日军等,但更多的还是为了政治而打的,因为战事期间,中日一边打一边谈。国府高层知道**此时并没有能力对日军展开战略性反攻或决战,打的目的是为了谈,从而“以战促和”,用战场上的胜利换取谈判桌上的更多成果,逼迫日本人在谈判桌上松口让步。

中日“打架”,德国“拉架”,并且德国是在“拉偏架”。德国一方面继续大力援助中国,在战争期间继续大肆出售武器装备给中国,青岛港每天都“车水马龙”,悬挂e字旗的德国商船络绎不绝,船上装满枪械、弹药、飞机、坦克、火炮,给南京军不断输血,对此,日本当局无可奈何,因为德日此时关系微妙,德国在拉拢日本,日本也十分动心,日本不敢一下子断绝掉德日联盟的希望,把德国彻底推到中国那边,所以日本不敢再攻击德国的商船,另外,德国方面也暗示日方,“如果日军攻击德国商船,德国海军将出售五十艘潜艇给中国海军”,日本人在战争期间算是吃够了中国海军潜艇的苦头,面对德国这种近乎恐吓的威胁,更加不敢轻举妄动;德国另一方面对日本采取“威逼加利诱”双管齐下的措施,软磨硬泡地要求日本对中国进行更大的让步,承诺对日本进行补偿,并保证日本会在“德中日三国联盟”正式缔结后获得远超过此时日本在中国身上获得的利益。

战场上局势不妙,德国人又“胡萝卜加大棒”,这使得日本高层不得不再度松口让步。济州岛三方会谈中,日方起初愿意“只让出绥远省”,然后稍微松口,愿意“只让出河北省”,眼下,在德国的调停和斡旋下,日方的新条件是:可以让出河北省和北平市、天津市,或者,让出河北省和绥远省、察哈尔省。

从让出一个省变成让出一省二市或三省,德国的苦心和血本没有白费,战场上的中**人的奋战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日本人确实再度让步了。

消息传到武汉后,蒋介石可以说是大喜过望,能拿回来河北和平津二市或冀绥察三省,不得不让他心花怒放,他个人倾向于第一份方案,也就是拿回河北省和平津二市,因为绥察二省都是“塞北苦寒之地”,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大不如平津二市,毕竟,北平是民国故都,天津是中国北方重要港口(绥察二省的自然资源其实是比较丰富的,但此时开发程度非常低,在后世,内蒙古的稀土储量位居世界第一,煤炭储量位居中国第一,产煤量比山西还略高点,只是质量不如山西。另外,二战时期,石油、钢铁、橡胶的重要性都超过煤炭,煤炭是重要资源,但不能说是最重要的资源。)。蒋介石的底线就是“恢复到七七事变前即可”,虽然蒋介石从未打算放弃东北四省甚至台湾地区,但他知道中国目前无力收复东北四省和台湾,所以他打算“先恢复到七七事变前再说”。七七事变后,中国丢掉了三省三市,拿回河北和平津二市后,那么,中国在七七事变后丢掉的国土就只剩下二省一市(绥远、察哈尔、上海),距离蒋介石的底线又大大地靠近了,蒋介石自然喜出望外。

蒋介石很高兴,并且感到“很满足”,蒋纬国则很不高兴,并且感到“非常的不满足”,因为南京军连战连捷,所以他的新条件是:

第一,日本归还部分中国国土给中国,要么归还辽宁省和河北省,要么就归还河北省、绥远省、察哈尔省、上海市、北平市、天津市(即完全恢复到七七事变前);――为了中国能够快速强盛起来,蒋纬国必须要得到辽宁省,因为辽宁省资源极其丰富,特别是最重要的铁矿。四大工业资源里,石油、橡胶,中国都十分缺乏,日占区内也基本没有,煤炭,有了山西就足够了,并且蒋纬国还有贵州六盘水的煤矿,同样有丰富煤炭资源的绥察二省再次“让给”日本人也可以忍一忍、缓一缓,但铁矿,辽宁省位居全国第一,必须收回来,收回辽宁,中国才能有钢铁工业。辽宁省铁矿储量占全国2%以上,并且质量非常上等优良。辽宁省,中国失去、日本得到,中国国力大减、日本国力大增;中国得到、日本失去,中国国力大增、日本国力大减,中日国力此消彼长,中国既要自己强大起来,同时还要打压日本的强大进度,毕竟中日注定以后会再度全面开战。注:中国各省的铁矿资源里,辽宁第一,占2%以上,四川第二,占3%以上(因为攀枝花铁矿),河北第三,占2%(河北铁矿资源同样非常丰富,蒋纬国渴望又能得到辽宁又能得到河北),内蒙第四,占.5%,山西第五,占6.4%,山东第六,占4.7%;

第二,日本本土必须有一个地方让中**队进行象征性驻兵(一个团),从而让中国和日本在政治地位、国际地位、德中日三国联盟阵营内部地位上得到平等。如果日本在中国驻军,中国却不能在日本驻军,那么,中日地位完全不平等,中国仍然是遭到日本侵略并且有大片国土被日本军队侵占的国家,这对中国的国格、国家尊严是极大的不公、侮辱、践踏;

第三,日本如果不同意第二点,也可以,日本只要从包括东北四省和台湾的中国境内全面撤军就行了,中国不在日本本土驻军,日本也不在中国本土驻军,两国地位也恢复平等。

蒋介石看完蒋纬国发给他的电报后,十分惊愕,又有些不安:“如此条件,是否过于漫天要价?若超过日本人底线,岂不是逼日本人抛弃谈判、一心开战?那样,就竹篮打水了。”

蒋纬国回道:“父亲勿忧,只要战场上打得赢,我们就能在谈判桌上稳占上风。况且,那些都是我们的东西,我们何必跟日本人客气?”

蒋介石虽然觉得蒋纬国“过度贪心”,并且担心蒋纬国的“得理不饶人”会适得其反,刺激得日本人恼羞成怒,但蒋纬国创造的奇迹实在太多了,所以他在斟酌踌躇一番后,还是选择相信蒋纬国,让蒋纬国放手去做。

不需要想象,看到蒋纬国的新条件(以蒋介石的名义回复的,毕竟蒋纬国在“抢救中”),日本高层再度极度的惊怒交加,愈发觉得中方“狂妄自大、厚颜无耻、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德国方面不得不在中日之间使尽浑身解数地进行调停和斡旋,一边努力地让中方降价,一边努力地让日方让步,同时还要大掏钞票、大撒金钱,既补贴中方,又补偿日方,下足了血本。

虽然德中日并没有召开第二轮“三方会谈”,但在德国的努力撮合下,中日双方还是派出了新的代表进行“再次接触”,由于上次三方会谈时,中方三位要员在日本人的济州岛遭到刺杀,日本人自知理亏,所以同意了德国人的安排,把“再次接触”的地点放在了青岛。日方代表是日本驻华大使川越茂,中方代表是国民政府前任外交部长、现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张群,以及张群的儿子、蒋纬国十兄弟最小的“老十”张继正。很显然,张群代表着蒋介石,张继正则代表着蒋纬国,并且张继正这个儿子实际上要比张群这个父亲更有话语权。

“请恕我方直言。”川越茂神色里五分不满五分艰难地道,“贵方要的太多、太狠了,这让我方非常难以接受...”

“有什么难以接受的!”川越茂还没说完,张群也还没有发言,张继正就拍起了桌子,整个人横眉怒目、气势汹汹,“你们占了我们那么多国土,让你们吐出一部分,你们居然‘难以接受’?混帐!就好像你抢走我一百块钱,我现在让你还五十块,你居然还感到难以接受?根本就是不要脸的强盗逻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